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作品赏析] 王士祯诗歌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8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往日风流问枚书,松柏相映夕阳边。
--------------方家考证一下:书、柏两字是否有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5-28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19-5-28 22:14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9-5-28 07:01
往日风流问枚书,松柏相映夕阳边。
--------------方家考证一下:书、柏两字是否有误? ...

先生好,此文乃网络摘引,未及细查,从诗律来看应是有误。前句应是“往日风流问枚叔”,后句应是“松枝相映夕阳边”,也许是传抄中出现的谬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5-28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19-5-31 19:27 编辑

                                   秋柳四首(一)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菜根堂诗集序》中云:“顺治丁酉秋,予客济南,诸名士云集明湖。一日会饮水面亭,亭下杨柳千余株,披拂水际,叶始微黄,乍染秋色,若有摇落之态。予怅然有感,赋诗四首。”这里清楚地说明,《秋柳》诗是在大明湖水面亭所作。
      大意是借秋柳的摇落憔悴,从而感叹良辰易逝,美景难留。
     “白下门”指南京西北,李白《杨判儿》诗中说:“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很显然诗人为了忌讳,把水面亭移写到南京的大明湖。“残照西风”与李白《忆秦娥》中“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所以首联应是典出李白的这两处。
     颔联两句写春日燕子在柳丝中穿翔,秋来柳枝在晚风中摇荡。差池:参差不齐。《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这两句是就借柳的春秋两季的不同景象来抒写诗人对美景易逝的感叹。
      颈联二句写流离丧乱之感。“黄骢曲”,《乐府杂录》:“黄骢叠,唐太宗定中原所乘马,征辽马毙,上叹息,命乐工撰此曲。”“乌夜村”,古乐府《杨叛儿》:“杨柳可藏乌。”徐夔注:海盐南三里有乌夜村。此联是借两个典故来抒写因朝代跌宕而生出的“愁”和“梦”,隐隐透露出世事离乱的感喟。南京城当年被李自成攻陷后来又被清人占据,遭受很大破坏。诗人把个人的感受暗中融入时代沧桑动荡之中,使得诗意在境界上得以升华,能引起同代汉族士子深深的感触。
      尾联大意是说,不要再听那悲衰的音乐,想那些悲哀的事情了。然而,“玉关哀怨总难论”。幻灭的哀愁是深深潜藏在心底,又逃避不了,逃避本身也不得不归于幻灭,而诗人与读者也就是只能永远沉浸于幻灭的悲哀之中。“三弄笛”、“玉关哀怨”典出王之涣的《凉州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乃是借其义来抒写心中的悲凉之感。
      全诗写得情感哀怨宛转,借用典故,用语典雅隐晦,很能打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29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俊秀,积学储素、学养丰厚,拜读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29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新雅句!描写生动!流畅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29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景相融,情随景发,意随思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5-29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叶秀嫦 发表于 2019-5-29 16:19
文章俊秀,积学储素、学养丰厚,拜读受益。

晚上好,叶女士,您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5-29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柳诗(其三)
                          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
                          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稀。
                          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
                          往日风流问枚叔,梁园回首素心连。
       第一联。赋柳:说晚春柳絮飞舞,扑人衣服;秋柳则满目萧条,令人叹息。比兴:明室内由盛至衰之象;或南明立国,已如春光向尽,亡后则旧事更凄凉可叹。郑鸿《析解》:“起句言明未诸臣半是柔媚昏庸之辈,其萎靡不振光景,不过如落絮之糁衣而已。而今賸水残山,不堪賸凭吊,岂复有往日繁华之盛哉!”
       第二联。赋柳:说往日帝王宫中种植花柳,到今天都已物尽人空。扶荔官,在长安,据《三辅黄图》载: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王,在上林苑中建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花异木。灵和殿,南齐宫殿名,在今南京。《南史·张绪传》:“刘悛之为益州,献蜀柳数株,枝条甚大,状若丝缕,……武帝以植于太昌灵和殿前,尝赏玩嗟叹曰:‘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比兴:李兆元《旧笺》引伊戒平语:“盖沧桑之感、云亡之痛兼之矣。”郑鸿《析解》:“三句不但言宫殿园亭,皆成焦上,即奇花异草,亦无存者,……四句言当时群臣同归于尽,遗老亦半皆隐遁矣。”
      第三联。赋柳:说北雁南来,西乌夜飞,都是与秋柳在同一季节朝昏中的引“愁”之事。《西乌夜飞》,刘宋沈攸之所作歌曲。比兴:李兆元《旧笺》谓“相逢”句,“正指遗老诸公”。“好语”句,“则以我国家(按,指清朝)奉天承运,代明复仇,闯献余孽,胥已歼灭,不必效沈攸之妄兴恢复之兵,自取灭亡。按《资治通鉴》:宋荆州刺史沈攸之,以萧道成篡位,举兵东下,声罪致讨,顿兵郢城,兵溃而亡。《西乌夜飞》,其东下时所作也。”郑鸿《析解》:“(上句)指唐、桂诸王,……未几皆即沦丧”;“(下句)指郑成功、李定国诸人,……不识天命有归,然又进犯,不过自取灭亡耳。”陈衍《石遗室诗话》:“以余所闻,‘南雁’自指南中诸遗老;‘西乌’,指(顾)亭林在山西时;‘夜飞’,谓暗中煽动(反清)。”钱仲联先生《陈衍秋柳诗解辨证》以为当以郑说为是。谓“西乌夜飞,用沈攸之事,当然指统兵的统帅,而不能如石遗之说以在野遗民身份之顾亭林当之”;且亭林“康熙元年壬寅才作山西之游”,与“渔洋于顺治十四年作《秋柳》诗”的时间不合。按,“西乌”一句,应是王氏写诗时暗中经营的重点。万一有人告发,可以作为辨解此诗并非“反清”的主要证据。自顺治至乾隆朝清廷君臣都不追究此诗,可能就是从此句窥出其微意。
      结联。赋柳:说秋柳衰残,与枚叔在“梁园”写柳的“风流”旧态和作者当日的“素心”,都大大相反了。枚叔,汉枚乘字叔,曾为梁孝王宾客。梁孝王在梁园忘忧馆,集诸名士作赋,枚乘写了《柳赋》。比兴:郑鸿《析解》谓枚叔“指侯朝宗。侯生从戎史公(可法)幕内,匡救之事甚多,且文名盖世,不减邹(阳)、枚(乘)。虽孤臣自矢,惜满朝小人,方与东林水火,谁是素心良友,荐而用之。侯家中州,故曰‘梁园回首素心违’也。”陈衍《诗话》:“‘风流枚叔’、‘回首素心’,指(钱)牧斋。”钱著《辨证》:“至于梁园枚叔,郑注指侯朝宗,切人切地。朝宗入清后中顺治乡榜,故渔洋有‘素心违’之诮。……如石遗所云指牧斋,则牧斋在明,未尝为藩园之助,梁园语无着落。”若谓写“歌伎”,则首联其人盛衰之感。次联谓改朝换代,宫廷之事大变。三联谓乱后相逢,皆遭难愁人;今后对去就归宿的选择,应该慎重。结联谓曾见太平盛况的文人,今日遭际,也不免有“素心违”之叹,何论区区粉黛之流的沦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5-31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19-5-31 19:35 编辑

                                             秋柳(二)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水丰坊。
      首联是就眼前景而言,但是正如之前所述,不是众人饮宴之地(水面亭,山东济南),而是南京“白下门”,因为第四句“江干”一词可以看出,所谓江干,即指长江边上。可见,诗人只是从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南京的杨柳罢了。“娟娟”一词在这里形容秋柳的形态,到了秋季,柳树显得消瘦纤弱,就像形态消瘦窈窕的姑娘。“凉露欲为霜”写天气渐冷,上句借眼前之景来渲染悲凉氛围,“玉塘”指湖面的秋水,下句写柳树在寒凉的秋风中轻拂湖面
      中间两联是写南京的破败与荒凉。
       颔联出句“青荷”与“镜”,出于梁代诗人江从简的《采莲词》:“持荷欲作镜,荷暗本无光。”那是讽刺当时宰相何敬容的无能的,以“荷”影“何”。王士禛却只是利用“荷”与“镜”的这种关连,由“浦里青荷”想到了妇女用的镜子。“中妇”一词出于陈后主《三妇艳词》的“大妇上高楼,中妇荡莲舟,小妇独无事,……”是妯娌三人里的中间一人,并不意味着她已经到了中年。诗题为“三妇艳”,这当然也是一位艳妇。 “黄竹女儿箱”出于古乐府《黄竹子》:“江干黄竹子,堪作女儿箱。”这两句是说:在南京,伴随着万千杨柳的,是可以使人想到年轻、漂亮的妇人所用镜子和少女箱子的青荷与黄竹。南京本是有许多美丽的女性的地方,她们也常见于诗人的歌咏;而今却只能由青荷而想像对镜的“中妇”,由黄竹而想像使用箱子的少女,却再也见不到那许多美艳的妇女了。显然也是借典故婉转表达对逝去的美好景象的悲凉心境。
      “隋堤”,本指隋炀帝所开通的运河堤岸,在堤上筑有供其行幸所用的道路,路边植有很多柳树。这里借指南京杨柳众多的水边大道。第六句“不见琅琊大道王”下有王士禛自注:“借用乐府语。”“乐府”指古乐府《琅琊王歌》:“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裆。”此处以“琅琊大道王”借指穿着华美衣衫的贵家少年。总之,以前在南京经常看得到的艳丽妇女、贵游子弟,现在是再也看不到了;只有行将摇落的大片杨柳,伴随着青荷与黄竹,满目荒凉。“空怜”、“不见”两词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感心理。
      尾联的“永丰坊”用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的典故。白居易的原诗是:“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永丰坊为唐代东都洛阳的坊里名,白居易曾寓居洛阳。又据孟棨《本事诗》:“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孟棨所说是否可靠姑且不论,它在古代文人中却广泛流行。因此,这两句是说:像过去那样的生长着娇嫩的杨柳——丰艳的青年女性——但却令人深感青春的浪费、天阏的悲惨场所,现在也已成了值得羡慕的“风景地”,倘若有幸经过,就应“含情重问”。因为那里还有青春,虽然是悲凉的青春;而今却已压根儿没有青春了。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洛阳”实暗寓南京。洛阳为唐代的第二个首都,南京则为明代的第二个首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5万

回帖

1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评点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716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31 22: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拜读,学习受益。问好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5: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