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孔子哲学中,最高范畴是天,天是人事的最高决定者。《论语》中有不少有关的记载。《子罕》记载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据《述而》记载,宋司马桓魋tuí 欲害孔子时,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不仅认为他的生死由天决定,而且还认为,他的“德”,他担负的复兴文化的使命,也是天赋予的。孔子承认天是主宰,认为有天命存在,认为天命决定着人的生死,也决定着社会的兴衰治乱。
孔子在相信天命的同时,对周时盛行的通过卜筮shì 探求上天意向的作法持否定态度,并且认为天命就蕴含在自然事物的运行之中,人们应该顺应天命而积极努力,不应该消极服从天命,放弃自己的努力。因而他特别强调“为仁由己”。这些思想与传统的天命观是矛盾的。它构成了西周天命观向战国唯物主义自然观转变的过渡环节。
孔子没有明确否定鬼神,但对鬼神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对于人死后是否为鬼,他采取回避态度。他的这些思想对后世无神论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