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13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知道,你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不是因为一件东西好,你才千方百计去拥有它。
而是因为你已拥有了她,才一心一意要对她好。
——题记
如上所言,我们已经拥有了《中华诗人》,所以没有理由不一心一意对她好。
我想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古典诗词,办一本精美大气而独具风采的刊物是我多年来的梦想,感谢上帝很照顾我,让我在2012年底实现了这个梦想。比起那些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梦想的人,我想说我足够幸运!但是我的这个梦想并没有终结,这个梦想就是坚持办《中华诗人》30年,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三年五年,而是30年,办到七十岁,如果上帝允许我活到70岁的话:)正如白岩松所说:痛并快乐着!虽然很苦,很累,很忙,很操心,有时甚至很痛苦,但是很充实,很满足,很快乐!每一期杂志出厂邮寄到我手中,我总捧着她在手心里百看不厌,极像我又生了一个孩子,又当了一回母亲!(节选自《给樊玉媛大姐的回信》)
《中华诗人》大型原创系列丛书旨在秉承中华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热心扶持和推介草根诗人,平民诗人。他们中不乏才华横溢的真正的诗人。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作品大多被无声无息地淹没了。因为他们大多埋头创作,不问名利,默默无闻,我们应该关注他们,宣传他们,让更多的人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作品也应该有专门的发表园地。不再盲目的跟随,不再盲目的崇拜。这是一个诗歌需要自救的年代。谁能拯救诗歌,答案只有我们自己!诗词诗歌不应该再局限于某个或某几个所谓“精英聚集”的小圈子,如果是那样,诗词将永远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扬光大。诗词的传承和弘扬不仅需要我们关注那些蜚声诗坛的大家、名家、新秀,更需要我们去关注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关注初学者,关注热爱诗词的所有群体,关注他们,了解他们,鼓励他们,争取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以读诗词、写诗词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和业务爱好,并以此逐渐代替看电视、搓麻将、打游戏……等根深蒂固的兴趣和习惯。不管这个热爱诗词的群体目前的比例是多么微不足道,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个数字一定能达到一亿甚至更多!
《中华诗人》大型原创系列丛书包括《中华诗人100家》、《中华诗人千家诗》、《中华诗人个人作品专集》等三个系列。
《中华诗人100家》计划分10卷出版每卷12个印张,《中华诗人千家诗》计划分100卷出版每卷4个印张,每卷拟征收10到20位诗人作品,每卷印张数征满即付印出版,采用个人专栏模式排版,配发300字左右个人简历和两张高清晰照片,原则上每人10个页码,根据作者个人作品实际情况灵活增减,作品50到300首,面向海内外所有诗词创作者征集优秀稿件,以诗词诗歌为主,兼收散文随笔,体裁不限。《中华诗人个人作品专集》则为诗友推出个人作品专刊,一人一书,原则上为精装大32开本,4到10个印张,160到320页,可收录诗词作品300首到3000首,根据具体情况可插图若干。
《中华诗人》求才若渴,我们不想错过您。如果《中华诗人》尚未收录您的作品,那一定是因为我们无从得知您的联系方式。如果您的作品足够优秀,请让《中华诗人》走近您,请让万千诗友认识您。
投稿请联系:QQ914983706 电子邮箱:18987688968@163.com
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作为新时代的诗词创作者,秉承历朝历代诗人词家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古典诗词文化,我们义不容辞。无论如何,不能让一个伟大的民族流传了几千年的精神财富在我们手上涣散乃至失传。
在《中华诗人》杂志第16期刊登了我的一篇小文《未竟的事业》,诚望读者朋友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看看这篇小文,她大概能解答我为什么办刊的心路历程。相信读者朋友一定会和我产生共鸣。我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然而我也深知我们初次办刊,没有经验且能力有限,一定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我们当局者迷甚至根本察觉不到,还请朋友们多多雅正。
真诚期待广大诗友挥毫泼墨,饱蘸挚诚,展现真性情,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描绘人生梦想和盛世蓝图!
梁晗曦
甲午仲夏于昆明养心小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