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9-6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莲城老骥 于 2018-9-6 10:50 编辑
首版好!说到撞韵问题,就不能不提格律诗声韵的老祖先沈约的一段名句:“一简之內,音韵尽殊;两句之间,轻重悉异。” 依据这一理论,格律诗就强调诗句在声调上要平仄交替,读起来抑扬顿挫,听起来和谐悦耳,富于音乐性。在此基础上,为使声调更加灵动活泼,就又规定了许多章法,如出句一般押仄脚,对句一般押平脚;仄脚要上、去、入三声交替,避免三上尾;平脚要阴、阳两声轮流;仄脚与平脚在声调上要避免同韵同音,防止撞韵,等等。
格律诗非常重视平脚,规定其韵、其字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有特权,不得冲撞。因此又有了犯韵、挤韵、撞韵等避忌。之所以反对撞韵,就是依据前面所说的理论,使诗句声调充满活力,避免单调、呆板 。设若一首诗平脚押的是七阳韵,韵母为ang。而仄脚也不顾忌撞韵,或用上声养韵字,韵母是ang;或用去声漾韵字,韵母也是ang,于是这首诗读起来你会听到一片ang、ang、ang……,恰如清代诗评家袁枚所形容的,如同在敲瓦缶。这样的声韵人们会喜欢吗?当然不会喜欢!所以格律诗要强调音韵尽殊,轻重悉异,平仄交替,四声轮流,反对撞韵,使诗句读来朗朗上口,听来和谐悦耳,不单调呆板而灵动活泼,富有音乐美感而充满魅力,耐品耐赏。当代诗人马凯先生就说过,格律诗通过“音调升降有规律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参差感、节奏感”“给人以音乐美”“格律诗是大美的诗体,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明珠。”
以上答复不知说明白了没有,希望首版指教。因事迟复,还请首版海涵。问好,遥祝秋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