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梅园闲鹤 于 2018-7-20 14:15 编辑
进退格,亦作“ 进退韵 ”。律诗用韵的一种格式。一首诗采用两个相近的韵部来押韵,隔句递换用韵,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名。
宋代有不少人使用“辘护体”、’‘进退格”的方式来写近体诗,其中以杨万里为最。关于这一点,后人对杨万里的评价中也有所体现。如清代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三说:“诚裔屡用辘护进退格,实是可厌。”当然,翁方纲此处是批评杨万里屡用辘护体、进退格的,这只是翁方纲的观点;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得知,在杨万里诗中有不少辘护体、进退格形式的诗作。那么什么叫辘护体、进退格呢? 一、我们知道,写近体诗押韵要求很严格,必须押“诗韵”。唐代人作近体诗所押的韵,是在《切韵》或《唐韵》的基础上做出的同用或独用的规定,一首近体诗必须押同一韵中的字,超越这个规定,就是“出韵”,诗歌内容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不及格,科考则要失利。而辘护体、进退格则不同,它们同为近体诗用韵的格律,是律诗通韵的方式、方法,学习和研究诗歌者当知有此体。
一览潮州满目春【春:九文】 押韵
南荒之地起新城【城:十一庚】 不押韵
青峰翠锁韩江碧
绿谷烟缠古寺深【深:九文】 押韵
夹道繁花迎客笑
隔溪幽峡听泉鸣【鸣:十一庚】 不押韵
若非改革沾甘雨
哪有侨乡泽被恩【恩:九文】 押韵
--------------------检测结果(中华新韵)----------------------
押韵存在2个问题。平仄存在4个问题。对仗请自行判断。
第39字 峡 应仄
第40字 听 应仄
第46字 革 应仄
第54字 泽 可平可仄,建议用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