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5|回复: 10

为《客家人文》特刊题

[复制链接]

165

主题

708

回帖

4858

积分

指导老师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总监

Rank: 8Rank: 8

积分
4858

特别贡献奖荣誉管理员奖

发表于 2013-11-10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客家人文》特刊题
客家逸韵人文载;唐宋遗风翰墨传。

今天发帖量突破1万8千,可喜可贺!!!

56

主题

1341

回帖

555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555

热心奉献奖章

QQ
发表于 2013-11-10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soso_e179:}

174

主题

903

回帖

23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47
发表于 2013-11-11 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客家”换作“土家”或“汉家”还有什么什么家,都一样通。在文学艺术,这就叫埋汰了民族特殊文化个性的“一般化”。

点评

要论到各抒己见时,我认为既要有特殊的个性,又要将特殊的个性融入一般化之中。这就像我们每个都有特殊的个性,每个人又都能与大家和谐相处。所以既要提倡鲜明的个性,又要提倡共融性。我认为这可归为阴阳三合,道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11 04:31

9

主题

165

回帖

91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2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3-11-11 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孙长同 于 2013-11-11 06:16 编辑
纳兰冠云 发表于 2013-11-11 02:51
把“客家”换作“土家”或“汉家”还有什么什么家,都一样通。在文学艺术,这就叫埋汰了民族特殊文化个性的 ...


要论到各抒己见时,我认为既要有特殊的个性,又要将特殊的个性融入一般化之中。这就像我们每个都有特殊的个性,每个人又都能与大家和谐相处。所以既要提倡鲜明的个性,又要提倡共融性。我认为这可归为阴阳三合,道本德化。屈原在天问中问曰:阴阴三合,何本何化?柳宗元在天对中答阴阳三合曰,合焉者三,一以统同,吁啖吹冷,交错之功。今天我答曰:阴阳三合,道本德化。柳宗元这个[以]是什么呢?我理解为受精卵到善断脐带前的人在母体內的太极状态,胞衣和婴儿在一起时的状态,就字之曰以。父母和婴儿合三为一的统一在了这个以上,胞衣上,悬挂在孕床上的太极球上。这也是男女的性欲之火,在人生产人的道囗内交错行房的过程后的功劳。我汇总的认识就是阴阳男女的父母两道为本,在共同的领地内德化孕育婴儿这一过程,我称之为道本德化的过程。柳宗元的正确之处就在于,他是用造字的过程,正确系统的说明了这个以懿德的推理演绎过程。吁从口从干勾于,表示两口子在道囗内干而前进到下一代去,啖从口从炎,表示在道口内两口子的上下两盆欲望之火熊熊燃烧,只有风平浪静冷却下来,才达到道生之,德畜之,势成之,从而蔽而新成一代亲亲的新人民。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能蔽而新成。
所以我认为男人女人结婚生孩子,就是道本德化的推理演绎过程。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近取诸身,诸从言从者字之曰诸,近取诸身就是从我说起。这种道本德化的理论,可以延伸借用在人类社会的所有场合。所以道徳观念是最高尚而通用的指导实践的基本原则理论。

174

主题

903

回帖

23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47
发表于 2013-11-11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哲学存在论言。共性的存在,是抽象存在;个性的存在,是具体存在。共性寓于个性,抽象寓于具体。同一棵树上,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样的。说的就是这个简单的哲学道理。又如同名同姓的人,最少是两个在差别多样性上自有说不清道不白处因此必然是不一样的个人。又每一个不可能从树丫巴里掉出来的人,都只能是父母亲阴阳和合,生出来的。换一种说法,没有人不是父母阴阳和合生出来的,也一样。这是一般性。同时,每一个人,都只能称阴阳和合只能生出他来,而不是阴阳和合只能生出不是他来的夫妻为父母,这是特殊性。在这点,一般性只能寓于特殊性。对这几点逻辑思辨属性一样的问题及道理,基本没有弄明白者,无论怎样引经据典,自都一定是无论怎样颠三倒四,也不可能说明白自以为想明白了的道理的。因此也就没有可能一说出来就让人明白他到底想说的究竟是什么。云云云云。
       来日方长,兴趣所致,相关问题,观点亮明,意见不同,自可以慢慢讨论。

9

主题

165

回帖

91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2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3-11-11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纳兰冠云老哥此论[来日方长,兴趣所致,相关问题,观点亮明,意见不同,自可以慢慢讨论]。很好!正合我意。

9

主题

165

回帖

91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2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3-11-11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孙长同 于 2013-11-11 07:05 编辑

我还有这样一点认识,我们使用的语言文字,无论那个民族或国家的,就其表现为抽象与具体的原本性质而言。都是抽象的,要识具体,只是字的笔画形状具体,而笔画形状的罗列组合所包含的意义都是抽象的。对于意义来说应称作逻辑辑录。都是理论性质的,而不是实践性质的。所以就都是抽象的,写出来的字,说出来的话,就其对物质和事件而言,都是抽象的理论,而不是具像的实际。
所以语言文字的创造发明,首先就是从实践上升到了理论。每一个字都是对于实际的理论说明。字中所包[含]涵的意义都是理论性质的。

77

主题

2281

回帖

6738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积分
6738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3-11-11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赏学涂老师工稳好联!问好!

165

主题

708

回帖

4858

积分

指导老师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总监

Rank: 8Rank: 8

积分
4858

特别贡献奖荣誉管理员奖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垂赏、讨论。但纳兰和孙先生的讨论好象离题了些。
今天发帖量突破1万8千,可喜可贺!!!

239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首席版主

紫荆风韵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52534
发表于 2013-11-11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好联,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18: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