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夏爱菊

夏爱菊诗话

[复制链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3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1-1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父亲夏仕杰有一首《集句步叶钟华先生<苏州夜月>韵》:“花近高楼伤客心,长河渐觉晓星沉。林莺啼到无声处,篱落疏疏一径深。(集杜甫、李商隐、曹豳、贾岛句)”既集四位古代诗人句,又步今人韵,有难度。但意韵流畅,浑然天成。细读这四位古诗人句,又哪句不好懂呢,但诗味浓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3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1-2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灵感失而不可复得。有了灵感,要及时记下来,哪怕一、二句,先记下再补充成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3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用心去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3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1-4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爱菊 于 2018-1-5 11:23 编辑

对广大读者而言,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反映生活与感悟,所收到的效果往往比深奥的雅言好。我初学写诗时,写过一首次韵诗友因我遭遇车祸赠诗:‘阎王不忍让夫鳏,册上花名名己删。倘若百年还不去,妈呀那我有多难。’丁芒老师评说:“第四句她全神贯注,冲口而出,却又饱含激情,故意以幽默、反捩口气出之,大出读者意外。活到百岁是大好事,反而下个“难”字,还加上“妈呀”的语气强化之,神气尽出,使人一读就不得不掩卷而思,产生许多联想:是估计自己活不到一百岁?是怕“夫鳏”想活又怕活不到百岁?是怕为子孙操劳而不愿活到百岁?是怕活到百岁会给家人带来许多麻烦?……因模糊而多解,因模糊而更添余味,更引人入胜,引人遐思,便有无穷诗趣、韵致。这一句该抵多少正面直道因而了无含蕴之趣的废话?那种冲口而出的日常口语、却含有极大感情容量的句子,其表达深度、对读者感情的冲击力度,却千倍百倍于那些雅言套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3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1-5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借物咏事,借物达情,要有寄托。刘相法老师《七律•品茶》中句:“一窗明月浮杯满,静里听风秋意赊。”就让人读出心灵的净化,面对浮尘追求宁静。

点评

借物咏事,借物达情,要有寄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4 1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3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1-6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用现代语写不好古诗词。未必。我们论坛那兰提兄弟词《雨霖铃》:“霜花一一,向穷庐外,点醒残碧。凭窗未觉寒处,西风若转,春回消息。冷眼吴山越水,任云淡鸥集。我笑天、除却多情,洒下人间是孤寂。    冰皴渐泛曈曈日,问梅香、可在枝头溢。临池两三骨朵,正睥睨、万千颜色。纵使明朝,初绽时分,不忍攀摘。似秉着、无限衷心,恰恰非容易。”这些现代词汇精心串起,优美又富韵味,动人更寄情深。

点评

用现代语一样写出了好诗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 17: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3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好诗就是大白话。有些道理。最广大读者是人民大众。他们就喜欢诗写他们的心声,用他们的生活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3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1-8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古人和今人对事物的认知与表达是相通的。我开始学诗时写过一首七绝《赠老马奋蹄先生》:“无疾呻吟为哪般?马家拳法闹诗坛。杏华当在枝头觅,柴米油茶酱醋盐。”这时我读古诗很少。多年后我读中发现有位诗人诗句“柴米油茶酱醋盐。”竟连排列顺序都一样。

点评

古人的思维与现在人存在共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 17: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3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1-9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用形象语言比直说给人印象更深。2009年我曾读过刘相法老师一首七绝,是和谢诗友的赠诗,其中有一句我印象非常深刻:“桃花三月在红尘。”这句我想了很长时间。如直说那就少了许多意蕴和诗味。“桃花三月在红尘。”含蓄、形象、客观、充满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3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见到饶学刚教授,他说:“别把时间耗在其他方面,要多下功夫写出像你七绝《老农》那样的精品。”反复说《老农》:“一条扁担两头霞,汗洒千重稻浪花。待到竹林栖鹊闹,烫壶米酒品南瓜” 是精品。我说出精品谈何容易,我写了五千多首,像《老农》之类作有几十首吧。说后再想,几十首恐怕也没呢。

点评

说得有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 17: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5: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