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一介布衣 于 2017-11-29 12:08 编辑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都是酷爱诗词的华夏子孙。为了使古典诗词后继有人,发扬光大,我们做着不懈的努力。
20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拜金主义的畸形膨胀,由于商品大潮的猛烈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正日趋贫乏和苍白,人们的人文精神正逐渐淡化。只图感官刺激,不重审美悟道;只会搜寻信息,不求探索真理;只知急功近利,无意理想道义,这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社会病。 人,活着,离不开物质滋养,更少不得精神食粮。如果空白了精神世界,那么,也就形同行尸走肉,衣架饭囊。
人总是要有精神的。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不应是这样浮躁、粗俗、苍白的。而要使现代人的精神生活由病态走向健康,阅读优秀的古典诗文,就是一剂颇具功效、营养丰富的精神良药。
优秀的古典诗文,是我们国之瑰宝。它是古代文化精英们对宇宙自然的独特观照。是他们对历史人生深刻的感悟,是他们情感生活的丰富体验,是他们思想智慧的结晶。它具有永恒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的魅力,令我们常读常新,时时引起我们的共鸣。
走进古诗文的世界,我们常常仿佛和李太白一起,醉酒狂歌邀月起舞,和杜少陵一起凭轩涕泪,忧国忧民;仿佛和王维一起,领略松竹山泉的野趣,和岑参一起饱览异域奇绝的风光;仿佛和苏轼一起泛舟赤壁竹杖芒鞋啸傲山林,仿佛随辛弃疾、陆游,一同沙场点兵、横戈跃马,气吞万里如虎。
我们仿佛来到春秋战国,感悟着圣贤先哲的至理名言;我们仿佛来到汨罗江畔,体会着屈原问天的智慧;我们仿佛置身于风云变幻的古战场,会各路群英共中原逐鹿;我们仿佛流连唐宋,与八大家抵掌促膝,共疏经原道,评点古今,游永州,宴醉翁,临墨池,憩丰乐,凌虚而放鹤,超然而快哉!
在这古诗文的世界里,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昂扬精神和坚定意志。这里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由个性。这里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境界。这里还有九死不悔上下求索的执着追求,有感时伤怀、悲天悯人的深沉忧患,这里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浩然正气,这里有“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的崇高人格。
我们从优秀古典诗文中摄取着精神的玉露甘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哺育着我们的灵魂;我们从古人创造的美的境界中,感悟着他们的胸襟抱负,智慧才情,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品位。
优秀的古典诗文,不仅充分地显示出古代文化精英们无与伦比的艺术创造力,更渗透着浓郁的人文意识,它体现着中国的文化传统,它是传统中国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所以,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的人文精神,我们理所当然地要学习古诗文。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们生活在一个国泰民安的伟大时代。我们更应该以诗词点燃青春;以诗词来赞美生活;以诗词来歌颂生命。 我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诗词百花园里,一定会开放出璀璨的花朵。让诗词这朵奇葩,开遍祖国的大地。
热烈庆贺菜根谭文学院入驻香港诗词论坛。
祝菜根谭文学院越办越好!
【内容摘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