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9|回复: 14

【赏析】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6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等。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
廓之:当即编次《稼轩词甲集》之范开,辛弃疾的门人。其生平事迹不详。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考试时间在农历秋季八月,即乡试,也叫秋闱;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考中者称举人。在乡试的次年春天,乡试的得中者在京城的礼部贡院参加会试。
白苎(zhù)新袍:白苎是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王直方诗话》:梅圣俞在礼部贡院考校时和欧公《春雪诗》云:有梦皆蝴蝶,逢袍只苎麻。’”按:宋代举子均著苎麻袍。嫩凉:微凉,初凉。
⑷“春蚕句:典出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原意指行军时禁止士兵喧哗让他们含着竹片,这里指考场一片寂静只听见笔与纸摩擦的沙沙响声。
⑸“禹门句: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桃花浪起,江海鱼集龙门下,跃而上之,跃过者化龙,否则点额暴腮。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也以桃花浪比喻春闱(即会试)。《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来年三月桃花浪,夺取罗袍转故乡。李渔《慎鸾交·悲控》:亏你做中流砥柱桃花浪,不似那跳龙门的个个颠狂。
⑹“月殿句:比喻登科做官。宋制,各州折郡漕试解试均于八月举行,正桂子飘香时节。《避暑录话》:世以登科为折桂。
鹏北海:典出《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一作北溟,即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
凤朝(cháo)阳:典出《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朝阳,指山的东面。
书剑:书和剑。唐温庭筠过陈琳墓》诗: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青云去:一作青云上。《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於青云之上。后以青云直上比喻人仕途顺遂,升迁很快,亦即官运亨通,迅速升到高位。
举子忙:《南部新书》乙:长安举子自六月已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七月后投献新课,并于诸州府拔解。人为语曰:槐花黄,举子忙。’”举子:科举考试的应试人。
.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次句春蚕食虽响回廊就是在首句所点明的环境基础上写范廓之(也可以说是考生们)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中,奋笔疾书而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的情景。这样写,突出了秋试的季节特点,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应试的举子们奋笔疾书、紧张忙碌的情状通过春蚕食叶的比喻表现出来。
.
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上阕点明时令和环境。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天气环境——微凉、被送者的衣着——白苎新袍;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范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虚实结合。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
.
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此词用典也很突出,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如桃花浪,典出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鲍氏安国、安行、安世兄弟,三科连中,故程文昌伯禹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月殿先收桂子香暗喻蟾宫折桂折桂一词源于《晋书·郤诜传》累近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此后即将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称为折桂。借喻高中状元。词人借用这两个典故,含蓄地表达对范廓之参加秋试的美好祝愿,祝愿他金榜题名。
.
这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因为是送人参加科考,自然不必如一般的送别诗般抒写离情别绪,而侧重于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合情合理。(网络)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楼主| 发表于 2017-4-16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是宋代词人辛弃疾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所作的一首送别词。此词主要写作者对范开参加科举应试的热情鼓励和美好祝愿。全词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用典广泛且合理,在运用意象和创设意境上充分体现了豪放词的特点。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6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001RIIzmzy77C2lzSLH5d&690.jpg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6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点评

共同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6 18: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6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是宋代词人辛弃疾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所作的一首送别词。此词主要写作者对范开参加科举应试的热情鼓励和美好祝愿。全词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用典广泛且合理,在运用意象和创设意境上充分体现了豪放词的特点。

点评

共同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6 18: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6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赏学名著
谢谢先生

点评

共同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6 18: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6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塞北春江 发表于 2017-4-16 17:14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共同学习!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6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塞北春江 发表于 2017-4-16 17:14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是宋代词人辛弃疾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所作的一首送别词。此词主要写作者对 ...

共同学习!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6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塞北春江 发表于 2017-4-16 17:15
赏学名著
谢谢先生

共同学习!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09: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