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征服 于 2017-3-20 01:24 编辑
一介不入流的蹩脚文字匠何以如此胆大妄为? 文/某热心诗友
方才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品茗闲聊时,忽然接到远方朋友辗转传来的消息:一向以积极投身于诗词公益事业为己任的诗联总裁先生被中华诗词论坛辽海诗潮首版王序|他山石无端禁言了,没有注明禁言天数,也未说明禁言理由。这是无端禁言证据:
“您已被 王序|他山石 禁止发言,期限:天(0:代表永久禁言),禁言理由:”
受害人提供线索说,今天在辽海诗潮转了一帖“时人为诗到底是给谁读的?”与畅风扬先生交流,大概就是这帖惹的祸。
我等同仁顺藤摸瓜,很快就在辽海诗潮首页上找到了这个正常交流帖,同时看到仅有的王序|他山石的两个跟帖:
【4小时前王序沙发跟帖】
【1小时前王序板凳跟帖】
朋友们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谴责王序|他山石公然侵犯诗联总裁先生公民基本权利和正常切磋交流权利的恶劣行径,看了王序|他山石几首作品后,更是怒不可遏,七嘴八舌地议论说:王序|他山石究竟何许人也?何德何能?如此不入流的蹩脚文字匠何以如此胆大妄为?何以忝列省级大板块首版?何以如此践踏诗词公益事业?何以如此蔑视诗界公序良俗?何以如此不顾现代骚人墨客起码的颜面?
最后,大家一致委托本人执笔,先向中华诗词论坛站方提出控告,并广发英雄帖,强烈要求站方立即为诗联总裁先生解禁,并免去王序|他山石辽海诗潮首版职务,以谢天下,以正视听,以儆效尤。否则,我等同仁将保留向社会公众媒体提起公诉的权利。恳请张弛站长、渔艇丽人坛主以现代民族诗词文化大义为重,为诗联总裁先生主持公道!
【附录:诗联总裁先生转帖原文】 时人为诗到底是给谁读的? 文/千年老山参
看到这个题目,有的诗友可能会哑然失笑。说实话,一年前提出这个问题时,连我自己都有这种感觉。但是,纵观有关诗词刊物、文学网站、诗词论坛等诗词园地,这还真是一个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应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吧。 说它简单,是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过简单,简单得连幼儿园的娃娃都不难理解。试想,历朝历代的古人均已作古,而死了的人是不会说话的,可见古人是无法来诵读、欣赏时人的诗作的。我们可以学习、欣赏、借鉴古人的作品,反之则不然。三岁的娃娃都懂这个道理吧? 那是给未来之后人读的吗?这倒完全可能。不过,有的可能是,有的则可能不是。如果你的诗作可以流传,料想一般会有后人赏读;如果你的诗作不能流传,后人又到哪儿去读呢? 流传的最佳方式无疑是在纸质介质上留下痕迹的基础上辅之以口耳相传,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历代名篇。光留下纸质的东西也未必有后人来读,哪怕你贵为一国之君。挂在乾隆名下的诗作总共有四万余首,时人中有几人能背诵几首呢?在大城市的大书店连乾隆爷的御制诗集都买不到啊。当然不是因为洛阳纸贵,那为什么呢,因为没人愿读、没有市场呗。出版社才不干那种赔本儿的买卖呢。 打个或许不恰当的比方,写诗属卖方市场,而读诗、赏诗则属买方市场。以历史的角度观之,人们发表或出版的诗作优劣不是由作者个人说了算,也不是由某板块某论坛飘红、加精说了算,还不是诗者自费出诗集说了算——乾隆爷的御制诗集也不过如彼嘛,同样不是由相对更大范围的某个小圈子说了算。稍具常识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真正优秀作品的评判与流传都不是这样的。李太白在世时便名声在外,杜子美则是去世后很久才声名鹊起的。由此看来,一般而言,此等身后之事实难说得清楚。 时人的诗作古人无法赏读,广义之后人能否有机会和兴趣赏读又是个未知数,看来还是争取让在世的国人赏识与共鸣最切实际。我泱泱中华是个人口大国,各色人等达十数亿之众,其中绝大多数都受过或即将受到九年义务教育,如果国人对你的诗作感兴趣,必要时借助字典词典,一般还是能够读懂的吧。 当然,真正对你的作品感兴趣的,更多时候可能只局限在广义文学爱好者的范畴,这个基数也很大呀。据悉,现在光写诗的人即达数百万人,那么广义文学爱好者当有数千万之众了吧?多么巨大的潜在市场啊! 然而,遗憾的是,一些诗友有意无意之间,偏要以让大家读不懂甚至读不出自己的作品为能事。不仅让广大文学爱好者们读不出,还让同样是诗者的其他一些诗友读不出。比如一些诗友的近体诗,名曰五律、七律或五绝、七绝,可是,即便让一些颇有成就的其他诗者读来,事实上竟然时常是出律的。这就太过令人费解了吧。 至此不难看出,“时人为诗到底是给谁读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复杂得很,显然不是这篇小文能够解说清楚的。没关系,笔者郑重提出这个问题后,若能引发列位看官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也算物有所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