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3-21 07: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二
独坐轩辕台,目送夕阳下。残月数峰西,寂寞苍山夜。……坐,相不好,莫若“在”。尾句“寂寂”,要比“寂寞”高十个层次。
坐就坐,为什么要“在”?用“在”理由何在?诗人就喜欢坐,“久坐惜芳辰”“坐久落花多”,有什么不好?莫非定要站着躺着那“相”才好?可见“福之州州”(杨逍)居然不知诗人就喜欢坐。再说从日落到残月出来,是自然要坐的,这“坐”真好!比躺着好!虽然累一点,不正反映了作者的某种状况?他干嘛坐这么久?吃饱撑的?这是什么心态?反映了什么?因此,用“寂寞”优于“寂寂”。“寂寞”是空虚、寂静、冷清、孤单、稀少义,包含了“寂寂”,这里须要“寂寞”才撑得起来。古人说,“惟山中兮寂寞,沉忧思兮无从”“山家寂寞兮难久留,欲将辞去兮悲绸缪”“寂寞对屏山,相思醉梦间”“佳人去千载,溪山久寂寞”,就是基本常识。
第二,“在”不如“坐”,“寂寂”不如“寂寞”。此诗之眼,在“残月”二字,从“夕阳下”(天要黑)到“残月”(天要亮),这是将近整整一夜了。“独坐”一夜,焉能不“寂寞”?若换成“在”和“寂寂”,就将动态的诗意变成静态了,何来“高十个层次”?
===========
下面这段是哪位兄台的解读呀,好奇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