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金筑子

评一首罗烈烈的七律

[复制链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发表于 2017-3-24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7-3-24 11:28
我在福建,与广东气候几无相差。

若是福建,闽南的漳州,厦门,春分时节夜晚必有蛙鸣,你到野外和山沟去体会。福州闽北要迟十天,八天,也就是清明时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发表于 2017-3-24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7-3-24 11:28
我在福建,与广东气候几无相差。

你是福建啥地方,怎会不知春分蛙鸣呢?建宁是福建的什么地方,请你看看这建宁民谣:“ 惊蛰雷声响,春分蛙鸣唱,清明忙犁田,谷雨忙采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110

回帖

46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8
发表于 2017-3-24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是忘我了吧?

点评

也许是生活在城市,晚上又没外出到郊野,自然听不到蛙韵蝉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4 17: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4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3-24 06:03
是雨对风,不是凡,你看错了。漾和摇都是动词。

哦,是输入错了。

点评

十字成七绝,有没见过或试过二十个字写成七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7 17: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4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3-24 06:03
是雨对风,不是凡,你看错了。漾和摇都是动词。

若依自成对来肩,还是非常工整的。

点评

对仗,景象的时令都没问题的,有个小问题就是“谣摇”同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5 18: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4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3-24 06:18
还有一个,季节是以北京华北而定的,试想在北京华北蜇惊,在岭南早已是蜇跳蜇飞了,不是吗? ...

.
蛰不是蜇,蛰也不是动物。
  蛰,本义: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如:蛰地(谓潜藏在地下);蛰户(动物藏伏的洞穴);蛰藏(蛰居、潜藏);蛰虫(藏在泥土中冬眠的虫子);蛰伏(动物冬眠;指人蛰居);蛰居(长期隐居在某个地方,不出头露面);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6或7日)。

点评

在气候这里上,惊蜇的意思应是指冬藏的百虫苏醒,出来活动。在古代,动物也是被划入到虫类的。如庄子的“之二虫,又何知”。至少在明代以前,许多动物还是被称虫类的,《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里的原文“跳出一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4 18: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发表于 2017-3-24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3-24 14:52
大概是忘我了吧?

也许是生活在城市,晚上又没外出到郊野,自然听不到蛙韵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110

回帖

46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8
发表于 2017-3-24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3-24 17:58
也许是生活在城市,晚上又没外出到郊野,自然听不到蛙韵蝉鸣。

这种情况确实有的。
哦,我是针对老金主帖中“此诗四联罗列,诗中无我”而言的。

点评

有我与没有我,那是各人看的,也许你说的这个我就在“车奔人走”当中呢,为什么好多版主都点赞最后两句出彩,意味无穷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4 18: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110

回帖

46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8
发表于 2017-3-24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3-24 17:58
也许是生活在城市,晚上又没外出到郊野,自然听不到蛙韵蝉鸣。

个觉老金这个意见还是蛮中肯的。

点评

别忘了,这个“车奔人走”,也许就把“你我他”都写进了,而“鸟语蛙声”又是意味,象征什么呢?你还当作者夜晚或凌晨跑到野外听蛙鸣呀!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4 18: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发表于 2017-3-24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3-24 17:31
.
蛰不是蜇,蛰也不是动物。
  蛰,本义: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如:蛰地(谓潜藏在地下);蛰户(动 ...

在气候这里上,惊蜇的意思应是指冬藏的百虫苏醒,出来活动。在古代,动物也是被划入到虫类的。如庄子的“之二虫,又何知”。至少在明代以前,许多动物还是被称虫类的,《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里的原文“跳出一只吊睛白额的大虫来”,便是明证。“跳出一只吊睛白额的大虫来”,便是跳出一只吊睛白额的老虎来,老虎被称作大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2: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