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是以诗人眼中为尺度的
杜甫诗句“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是以杜甫眼中为尺度的,在他看来就是这样。先读原诗:
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沈括说:“子美武侯庙柏诗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乃径七尺,无乃太细长耶,此文章之病也。”
如果丈量,七尺粗,二千尺高,7:2000,这棵树是站不住的。然而杜甫为什么要这么写呢?这就要从诗人眼中的感觉来解释。四十围,在诗人的眼前,一看便知。七尺,相当于二公尺多,最大的树也只不过如此,如果杜甫写四百围,那就没人信。但仰望这棵树的高度,就可以大大的夸张,形容其高,用二千尺不为过,因为要“黛色参天”,不用二千尺这天不觉太矮了吗?所以,诗句中的何处夸张何处不夸张,不是按比例分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