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7-2-19 07:59 编辑
《广韵》的“探”字,仅是平声韵,他含切。但《類篇》《集韻》《韻會》《正韻》是另有 “他紺切,音僋。義同。”的记载。原来“探”字是一直是有“去声”的读法。不过,在唐时是严格规定了“探”字的读法仅为平声,这应该是正确的。
至于“撢”字,据《說文》是 探也。故金版说的“李商隐在这里用的“探”实为“撢”的通假字,“探”通假为“撢”之后,“探”就为“撢”而可读仄声了。”也可以立为一说。
至于提到 《广韵》“探同撢”,不如说《广韵》“撢同探”为正确,因为“撢”字条下有如 《說文》所说,而“探”字条下却没有“同撢”的说明。觉得这是此说的弱点。
也许,在 李商隐 的时代,“探同撢” 或 “撢同探” 实在是他的 一个苦心的选择,几乎合国家的规定又合乎平仄律。
但我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 李商隐 的这个“探”字,本来就是“撢”字。是后来人把它改为“探”字,像改了李白的那首诗那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