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针叶林

驳杨文怡“唐诗中的老干体”之论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1: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2-16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5 21:03
你又错了。不用说唐代,即使1949建国之前中国农村的文盲比例也和现在有天壤之别。现在几乎没有文盲,中学 ...

高级知识分子,公务员也尽是诗词差的,要不老干体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唐代成名的诗人必竟在受教育人群中占少数,你怎能保证其他人都不写诗?只不过他们没成名,所以他们的诗不会被人编入诗集,也没人传颂,时间一长就流失了。

不象现在,不管成不成名,直接网上一发就大功告成。如果唐代也有互联网,那些受教育人群都会上来写几首,那你就能看出好诗与差诗比例和现在差不多。

我把那边的回贴转过来,省得你借机曲解与诋毁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1: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1: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1、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指出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毛泽东在如何对待古代文化的问题上强调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可见无论外国文化还是中国文化,留传的都存在糟粕,并非保留下来的就一定是精华。
2、针叶林先生对杨文怡文章的评论,角度不同,确实有一定的理由,但是,杨文怡指出的台阁体诗词属于老干体的论据是客观的,推理是合符逻辑的,结论是中肯的。
3、流传下来的台阁体应制诗,是这类作品中比较有研究价值的,虽然在古代诗词中,这类作品虽也有精品,但糟粕居多,是不容否定的。

点评

老干体,在我看,是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一般意义,也就是老干部群体整体写作风格的判定,这个可以随着时代变化发生变化,也可以选择其中的共性作为不变考量。 另外一个是特定称谓,也就是特殊历史环境下截取的一种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6 12: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2-16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7-2-16 11:51
1、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指出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毛泽东在如何对待古代文化的问题上强调要剔除其封建性的 ...

老干体,在我看,应该是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一般意义,也就是老干部群体整体写作风格的判定,这个可以随着时代变化发生变化,也可以选择其中的共性作为不变考量。
另外一个是特定称谓,也就是特殊历史环境下截取的一种特殊写作风格。

点评

老干体,不是内容,而是语言特征,标语口号式的,缺乏形象思维的诗词就是老干体。我们有些人故意把它扩大化,弄得无法理解和把握了。 台阁体、应制诗,有老干体,但并不是这种体裁就是老干体。美刺,两者都有老干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6 1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2-16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6 11:27
:你的汉语水平也成问题。不理解我的意思。唐时的教育与现在一样吗?

什么叫我的汉语水平有问题呀?
唐代有受教育人群,现在也有。这些人都是有潜在能力写诗的人。用这两组人群来比较占比,他们的创作水平就整个而言应差不多。

好吧,不说这个了。就说此贴的咏颂体,我还是支持的,对君王的咏颂是必要的。这种咏颂不应细考每个作者当时的心态,就算是出于礼节去咏颂也是应值得肯定的。这是一名作臣子的“职业”本份,不应去讽刺。

其实如观自己的诗作风格也是准备朝论政,论理,说教,步和等方向发展。自己反对整天沉溺于呤风弄月,就不可能常去写那些诗。



点评

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差异巨大,自不待言。只说诗教,古代自童蒙就学对课,就为了吟诗作对,这是主课。所以那时的神童自幼就会作诗。到参加科举考试,因为有写诗题目,那就必须能熟练写律诗了。有人仅凭一诗就高中。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6 16: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4 08: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