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1 蔡确,北宋人氏,神宗年间做了宰相,做官官品很差,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还常陷害异己,最后下场很惨,连遭贬职后死在被贬后所到之地。2 车盖亭,位于北宋时安陆境内,蔡确在哲宗元祐年间被贬到此地。 . 【赏析】 这首诗中的人看上去像是个随遇而安的人。诗所依据的哲理是出自《楚辞* 渔父》。《楚辞*渔父》中道:“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言。”诗中用到了两个典故,莞而渔翁和沧浪江。沧浪江是汉江的一条支流,江上常有打鱼的渔民。《楚辞*渔父》中宣扬的是天下的事情遇到有道的人就会发展,而人若无道则就会失败。蔡确在此是给自己的见风使舵找理由,对于一时的受挫他看得比较轻,认为隐退自保未必不是最好的选择。《楚辞》里赞美的一种和自然相亲近随遇而安的思想被蔡确曲解成这样,看来他的头脑用在狡辩上很灵活。 . 不管诗人本身的政治背景,这首诗我们仍有可读的地方,毕竟《楚辞》还是一部很优美的文集,既然蔡宰相用了这样雅的典故,诗本身一定有它的文采,要不然怎么还会流传下来呢。首先诗里的所有素材是偏于朴素的,如:纸屏风,石头枕,竹床,其实连江上传来的渔笛都是朴素的。条件简陋,可诗中人还是安于现状的,闲来看书,困了就睡,醒来呢,听听笛声,看看开阔的江流,他所有的自在和一种在旁观却有深意的内心活动表露无遗。诗的境界是有的,也不乏优美的思绪,可是写出它的却是这样的一个人。(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