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0|回复: 12

即使现今某地方言就是中古平水音

[复制链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23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6-10-23 21:07 编辑

即使现今某地方言就是中古平水音

       笔者在另帖中曾说,《平水韵》并没有独立于《切韵》系韵书之外的专属自己的语音系统,它的语音系统与其所依托的《切韵》系韵书厘定的语音系统完全一致,因此《平水韵》不必画蛇添足地为每个入书汉字附列反切之法,只要能让使用者查到所关注汉字的四声归属和韵部归属即可。有鉴于此,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此处不妨将中古平水韵改称中古平水音。
       大家知道,中古至今,无论北方还是南方,现实语音均发生了严重变异,现今任何一地方言均非中古平水音,包括当下诗人自己在内的现代读书人读不出、听不懂时人的平水韵作品乃是不争的事实,而大唐的近体诗却是能被当时的读书人读诵吟唱的,甚至连读过书的强盗都能。为了切实继承唐宋诗词读诵吟唱的优良传统,采用现代读书音为诗填词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为使一些朋友勇敢地直面中古平水音业已严重变异的严酷现实,我们不妨退一步说话,即假定现今某地方言就是中古平水音。可是,问题跟着就来了:现今那么多方言,究竟哪地方言才可以假定为中古平水音呢?其基础方言依托何地?标准音又该如何厘定呢?如果假定甲地方言为正宗的中古平水音,那么乙、丙地、丁地等众多现今方言区能服气吗?与甲地根本无法沟通的一些语言孤岛上的诗者和读者又会做何感想呢?
       在此,我们不妨再退一步,即干脆假定温州话或阳江话就是中古平水音,同时假定其他方言区都服气都认可,那么温州话或阳江话的基础方言安在?标准语音安在?学习途径安在?推广应用前景如何?难道让全国的读书人在学好普通话的基础上还要再去学温州话或阳江话吗?这现实吗?可是,如果不能在全国的诗者、读者以及潜在诗者、潜在读者中推广应用,那么温州话也好,阳江话也罢,不是还会成为一个极小圈子中的玩物吗?学会了假定为中古平水音的温州话或阳江话又能怎么样呢?
       有人可能会说温州和阳江太小,那么好吧,我们不妨退避三舍,干脆假定吴语或粤语就是中古平水音。可是问题又来了,难道要让全国的读书人在学好普通话的基础上,还要再去学吴语或粤语的代表性语音上海/苏州话或广州话吗?这现实吗?可是,如果不能在全国的诗者、读者以及潜在诗者、潜在读者中推广应用,那么吴语也好,粤语也罢,不同样会成为一个极小圈子中的玩物吗?又能有什么意义呢?
      您看,一退再退之下,上述假定的平水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还是不能成立。明眼人其实早已看出,实在是不能再退了,也实在是退无可退了,总不能说东南一带五花八门的方言都是中古平水音吧?不过没关系,我们不妨送佛归西,好人做到底,即假定东南一带方言全是能够相互沟通的现今平水音,可是,整个东南地区总共才有多少人呀?难道要让全国其他广大地区的诗者和读者都去学会东南某地方言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综上所述,即使现今某地方言就是中古平水音,要想在全国的诗者与读者中推而广之,也是不现实的,没有激情四溢的年轻一代的实质性参与,振兴现代民族诗词文化就更不现实了。窃以为,现实的做法应该是:实事求是,尊重自己,也尊重国人——尤其是国人中的读书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拿着自己也读不出听不懂的中古平水韵诗作楞充现代格律诗词门面,毕竟是与民族诗词文化大义相违背的。再次伏乞业内党团员诗者尤其是各级各类诗词学会的党政高级干部思之。

       列位看官,笔者已经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您还想继续死死抱住中古平水韵的粗腿不放吗?

8

主题

132

回帖

127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278
发表于 2016-10-23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不错,观点明确。我虽然不赞同,还是要点个赞。

点评

切磋交流嘛,反对也没关系。不妨说说不赞同或者反对的理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0: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3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10-23 08:55 编辑

除北方方言以外,现在其他的方言都是中古音的传承,属切韵音系。这个腿不但以前粗、现在粗,将來同样粗!近体诗永远是伴随这双粗腿从过去走到现在,从现在走向将来!201954那双小儿麻痹腿到301954也还是麻痹腿,不能正常走路的!

点评

如此胡言乱语,不得不怀疑老金喝高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7:38
唐代音韵家(如元庭坚)称切韵是吴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08: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0-23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10-23 08:47
除北方方言以外,现在其他的方言都是中古音的传承,属切韵音系。这个腿不但以前粗、现在粗,将來同样粗!近 ...

唐代音韵家(如元庭坚)称切韵是吴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宣樓 发表于 2016-10-23 07:08
文笔不错,观点明确。我虽然不赞同,还是要点个赞。

切磋交流嘛,反对也没关系。不妨说说不赞同或者反对的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2

回帖

127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278
发表于 2016-10-23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赞同不一定反对。各行其道亦非敌,这是我对新旧韵之争的一贯态度

点评

说说不赞同的理由也好,比如认可诗词沦为案头文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宣樓 发表于 2016-10-23 10:57
不赞同不一定反对。各行其道亦非敌,这是我对新旧韵之争的一贯态度

说说不赞同的理由也好,比如认可诗词沦为案头文学。

点评

案头“文学”?太庄重了,没听说过,似乎不存在。看成游戏倒可以,譬如王国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2: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2

回帖

127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278
发表于 2016-10-23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仲宣樓 于 2016-10-23 12:28 编辑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23 12:18
说说不赞同的理由也好,比如认可诗词沦为案头文学。

案头“文学”?太严肃了,没听说过,似乎不存在。看成游戏倒可以,譬如王国维

点评

所谓案头文学,就是只能看不能读的那种。中诗词那边持此论者不乏其人,这边也有,比如与南窝并称的北叶先生。堪称游戏的就更多了,比比皆是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2: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6-10-23 13:10 编辑
仲宣樓 发表于 2016-10-23 12:26
案头“文学”?太严肃了,没听说过,似乎不存在。看成游戏倒可以,譬如王国维 ...

所谓案头文学,就是只能看不能读的那种。中诗词那边持此论者不乏其人,这边也有,比如与南窝并称的北叶先生。看成游戏的就更多了,比比皆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2

回帖

127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278
发表于 2016-10-23 12: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啊,您的使命感过于沉重了,岂不知多情怀酒伴,馀事作诗人?

点评

或许吧。天性如此,奈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3: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4 09: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