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3|回复: 14

若泛泛而论,诗之优劣其实与新声旧韵无涉

[复制链接]

36

主题

292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9
发表于 2016-9-25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有人在“平水吟”下胡诌八咧,本来未想理睬。但看到一向厚道的林金建先生也在13楼跟了似是而非的一帖,考虑到持此论者绝非个案,看来还真得说几句。
【林先生跟帖】
否定平水韵最有说服力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拿出用新韵写的超越或不亚于用平水韵写的诗作来,不然,那怕你说得再有道理,再热烈,听众也只会冷漠以对。


若泛泛而论,诗之优劣其实与新声旧韵无涉

呵呵,林先生怎么也作如是观呢?须知,若是泛泛地就诗论诗,诗之优劣其实与新声旧韵无涉,杨万里的诗味说便是明证。不过,若是具体到所谓近体诗或曰格律诗,就不能简单地这么说了,因为不必要的伪仄赝平毕竟破坏了其独到的音乐美。
时人的一些旧韵近体诗或可勉強称诗,但绝非好的格律诗。当然,最为严重的还是旧韵近体诗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失声问题,这才是最致命的吧?
最后说明一点,如果林先生认可古典诗词沦为只能看不能读的案头文学,那么我们根本不是在同一平台上论诗,悉听尊便可也。

141

主题

1740

回帖

60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05
发表于 2016-9-25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韵不必强求。

点评

用声谐音不必强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07:44
是滴。没強求。说不说在我等,听不听在人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5 23: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9-25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时人都是在学写旧体诗,写好的极少。而大家一般都是师从唐诗,写的相对好些的,也是对唐诗学的比较好的。再说现在年轻人对旧体诗已失去兴趣,学写的居多是上了年纪的,记忆力不行不说,来日也是方短了,在补课学唐诗都来不及的情况下,如要改用新韵,那么先要做的肯定是要辨别新韵与唐诗用韵的差异之处,这又要耗去多少精力和时间,所以姑且不论新旧韵的优劣,但就时间上说拒绝新韵也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改用新韵更方便的话,你不用推行大家都会选用。

点评

呵呵,恐怕没这么简单吧? 1)就绝大多数古典诗词爱好者而言,情况或许如此,但我相信,其中几乎所有人的普通话水平都比中古读书音水平高。 2)归根结底,振兴诗词的重任落于年轻人。没有年青一代的实质性参与,光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5 16: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92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9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9-25 16:21
没错,时人都是在学写旧体诗,写好的极少。而大家一般都是师从唐诗,写的相对好些的,也是对唐诗学的比较好 ...

呵呵,恐怕没这么简单吧?
1)就绝大多数古典诗词爱好者而言,情况或许如此,但我相信,其中几乎所有人的普通话水平都比中古读书音水平高。
2)归根结底,振兴诗词的重任落于年轻人。没有年青一代的实质性参与,光靠一帮老头老太太是根本无法振兴诗词的。
3)不是年轻人一代不想学习创作古典诗词,而是诗词界默认旧韵这一手从根本上剥夺了他们名正言顺的为诗填词权利。
4)敦请平水韵让出全国范围的正统诗韵地位,并不意味着取缔平水韵,大家仍可继续为之。
5)广大诗词爱好者是无辜的,根子在上边,在蜃楼,在各大诗词中央以及旧韵利益共同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9-25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25 17:39
呵呵。说实在,在当今一些比赛获奖作品如何?又有多少是可看的?再看那些报刊登出的,有几首是能让人看的 ...

加入会员不需要花什么钱,一年也就缴纳几十元会员费,与买包中档烟差不多。获奖作品受诸多因素制约,不见的有多好,但一般都属上乘之作。像诗刊之类刊物可以投稿,但百里挑一能登载并非易事。

点评

此论比晓风轻送客观得多,可还是太过乐观了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12: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92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9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滴,没強求。说不说在我等,听不听在人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9-26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D用声谐音不必强求。

点评

是滴,用东南韵、吴语韵、粤语韵、闽语韵、湘语韵等各地方言韵均可,只要有声就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1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1740

回帖

60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05
发表于 2016-9-26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娄先生在某论坛发言的一段摘录:

用当代新韵写诗,这是一种无可争议的大趋势。因为,新的音韵已经自然地发展和形成,这是不随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变革。而旧格律诗早已和音乐脱节,所以,根据当代新韵,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吸收民歌,外国诗歌,和音乐等各方面的营养,创造出国人喜闻乐见、有更大词汇包容量的新诗体”。

点评

随着历史进程,创新是必然的。可在新声旧韵这个问题上,其实无创新可言,现代读书音语音系统在那儿摆着,用就是了。各地方言韵在各自的小圈子内切磋交流亦属正常,应为其提供方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1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1740

回帖

60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05
发表于 2016-9-26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今晨06:46淬叶的发言:




赞成娄先生这段话。


历史不会停留在某个断面,发展是必然的。把甲骨文作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一片甲骨文放进博物馆可以价值连城,不标明现代要推广甲骨文。唐诗的代表作很有文学价值,也不标明不可跨越。“听取新翻杨柳枝”、“各领风骚数百年”古人早有引领。今天的电子产品三个月一更新换代,标明今人更聪明。这聪明,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都是叠罗汉站在前人肩膀上完成的。强调继承,少走弯路,是为了更好更快发展。说继承,不是返祖回到身披胡叶年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1740

回帖

60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05
发表于 2016-9-26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格律之不傳是多餘的。
格律體僅是華夏古典詩的一種體裁。五七律絕是應古科考之需要,其簡潔明快也為世人所喜歡。但今天不一定要按古音律來框它。古音是紙面規定,走向口頭則發音五花八門。今天只有兩類口語,一是國人都能聽、說的普通話。二是方言,一方可通而他方未必通之音。把古詩詞都用古律格式起來,是普及開來甚至繼承的坎兒,所以偉人毛澤東早就說過不以在青年中提倡,還是他說得好要詩詞學習民歌,民歌用韻方言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17: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