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潭州雨梦

唐人律诗三平尾考(上,七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五言律诗析一(1-208)
1. 此文针对杜甫五言律诗序号1至208首进行分析;
2. 扣除4首仄韵诗,余平韵诗204首;
3. 句式:
3.1首句仄起仄收151首,计仄仄平平仄句:204*2-10=398
3.2首句平起仄收38首, 计平平平仄仄句:204*2-5=403
3.3首句仄起平收10首, 计仄仄仄平平句:204*2+10=418
3.4首句平起平收5首,  计平平仄仄平句:204*2-5=403
4. 三仄尾句:54句
4.1平平仄仄仄:45句
4.2仄平仄仄仄(仄收孤平句):9句
暂往比邻去
亦知戍不返
幸因腐草出
别离已昨日
北庭送壮士
世人共卤莽
物微意不浅
远惭句漏令
济时敢爱死
5. 特定拗句:69句
5.1.平平仄平仄:62句
5.2.仄平仄平仄:7句(夹平句)
野亭逼湖水
暂游阻词伯
宋公旧池馆
祗应与朋好
老夫怕趋走
束薪已零落
故人亦流落
6. 小拗句:41句
7. 小拗拗救句:40句
8. 大拗句11句:
9. 大拗拗救句:11句
10. 孤仄句(平平平仄平):12句
11. 孤平拗救句:7句
12.其它:
12.1.三平尾:三句(歇马高林间/却望怀青关/漠漠秋云低)
12.2.邻韵通押4首
12.3.非律句2首2句
12.4.首句失对(江左体)2首
12.5孤平句1句(臂悬两角弓)
12.6失对2句

结论:
1.杜甫五言律诗首句仄起仄收占绝大多数:151/204=74%
2.杜甫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占151+38/204=92.6%
3.三仄尾句:54句。占平平平仄仄句式:54/403=13.4%
3.1.仄平仄仄仄:9句。9/54=13%(仄收孤平句)
4.特定拗句:69句。占平平平仄仄句式:69/403=17.1%(特定拗句仅占17.1%,言特定拗句比正格还常见不知有何根据?)
4.1.仄平仄平仄(夹平句):7句。7/69=10%(王力先生云”特定拗句第一字不再可平可仄”,看来亦站不住脚)
5.平平平仄仄句式:403-54-69/403=69.47%
6.小拗句:41句。只一句未救。(王力先生云”小拗可救可救”正确)
7.大拗句:11句。下句均进行了补救。(王力先生云”大非救不可”正确)
8.孤仄句(平平平仄平):12句。上句未拗,下句为”平平平仄平”的句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五言律诗析二(211--623)
211--623=415
1.起句句式:
1.1仄起仄收:308
1.2平起仄收:88
1.3平起平收:7
1.4仄起平收:11
1.5仄收比例:308+88/414=95.6%

2.押韵:
2.1仄韵诗:1   
2.2平韵诗:415-1=414

3句式数:
3.1仄仄平平仄:414*2-11=817
3.2平平平仄仄:414*2-7=821
3.3仄仄仄平平:414*2+11=839
3.4平平仄仄平:414*2+7=835

4三仄尾:10/87      87/821=10.6%
4.1平平仄仄仄77
4.2仄平仄仄仄10     10 /87=11.5%
使君自有妇/竹凉浸卧内/秪应尽客泪/往还二十载/欲陈济世策
洛阳昔陷没/十年可解甲/世情只益睡/郑南伏毒寺/贾生骨已朽

5.特定拗句9/123     123/821=15%
5.1平平仄平仄114
5.2仄平仄平仄9       9/114=7.9%
自从失词伯/不成向南国/客居愧迁次/壮年学书剑/壮心久零落
只应踏初雪/治生且耕凿/未能割妻子/昔闻洞庭水

6.平平平仄仄句式正格比例:821-87-123/821=611  611/821=74.4%

7.小拗句54          54/817=6.6%
7.1已救50
7.2未救4             4/50=8%

8.大拗句21          21/817=24.1%
8.1已救21
8.2未救0

9.孤仄句(平平平仄平)32(不包括他句拗救句)

10.孤平拗救句:21

11.孤平1句(夜深露气清)   
11.孤平比例:11/835=0.12%

12三平尾4:(转作潇湘游/天上麒麟儿/复作游西川/吾亦离殊方 )  
12.1三平尾比例4/839=0.48%

13失对非律句1:(浦帆晨初发)

14通押6首:(散帙壁鱼乾/自足媚盘餐/秋风病欲疏/衣袖不曾乾/微馨借渚苹/寒砧昨夜声)

15奇句误平收1(层阁凭雷殷)

16韵表未收字:53首55句(未全)


结论:
1.杜甫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占95.6%
2.押平韵诗415首中占414首
3.三仄尾:10.6%。三仄尾比例不小,证明杜甫并推论唐人不忌三仄尾
3.1平平仄仄仄77
3.2仄平仄仄仄(仄收孤平句)10句     10 /87=11.5%。仄收孤平句占三仄尾句11.5%
4.特定拗句:123     123/821=15%(特定拗句仅占15%,王力先生的学生著书立说言特定拗句比正格还常见实亦非确论)
4.1平平仄平仄:114
4.2仄平仄平仄(夹平句):9       9/114=7.9%(王力先生云”特定拗句第一字不再可平可仄”,看来亦站不住脚)
5.平平平仄仄句式正格比例:821-87-123/821=611  611/821=74.4%(必竟正格占大多数)
6.小拗句未救:4    4/50=8%。(王力先生云”小拗可救可救”正确)
7.大拗句未救:0(王力先生云”大拗非救不可”正确)
8.孤平1句(夜深露气清)
8.1.孤平比例:1/835=0.12%(所占比例极小,看来唐人还是避孤平)
9.三平尾4:(转作潇湘游/天上麒麟儿/复作游西川/吾亦离殊方 )  
9.1三平尾比例4/839=0.48%(所占比例也小,看来唐人还是避三平尾)
10.通押6首(未全):(唐诗存在邻韵通押现象)
11.韵表未收字:53首55句(未全):唐诗用字押韵不限于现流行的平水韵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五言排律考
1.杜公五言排律共计121首,
2.第三首押仄韵除外,
3.第21及第85首首句入韵,2/120=1.7%
4.句式
4.1.仄仄平平仄句计:741
4.2.平平平仄仄句计:743
4.3.仄仄仄平平句计:745
4.4.平平仄仄平句计:743
5.三仄尾:68,68/743=9.15%
5.1.平平仄仄仄句计:59
5.2.仄平仄仄仄句计:9,9/59=15%
6.特定拗句:70,  70/743=9.4%
6.1.平平仄平仄:58
6.2.仄平仄平仄:12句,占12/70
7.小拗句:39
7.1.小拗已救句:38
7.2.小拗未救句:1
8.孤平拗救句:17
9大拗句:18
9.1.大拗已救句:18
9.2.大拗未救句:无
10.非 律 句:4   青青高槐叶/新面来近市/律中鬼神惊/为人苍梧庙
11.三平尾句:5   北渚凌青荷/玉佩仍当歌/落日将如何/猛士寒风飙/荐藻明区区
12.孤平句:无

雨梦按:
“特定拗句”格式我查杜甫五律623首,共有:
平平仄平仄句式161句,
仄平仄平仄句式13句。
合计174句,
174/623×2(每首诗有2句该句式)=13.96%。
三仄尾句式119+18句=137句
137/623×2=11%。
11%+13.96%。=25%
则正格律句约占75%
杜甫五言排律121首
其中特定拗句:70,  70/743=9.4%
.三仄尾:68,68/743=9.15%
9.4%+9.15%=18.55%
则正格律句约占81.45%

然而大学教科书《古代汉语》《(二十八)诗律》第1058页“(1)在(丙)种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六字可以不用仄而用平拗,但第五字要由平改为仄(救),即全句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注意,在这种拗救的情况下,本句七言的第三字或五言的第一字必须是平声。说这种句式是拗救,是为了讲述和记忆的方便。其实这种“仄仄平平仄平仄”的句式,在近体诗中反而比“仄仄平平平仄仄”用得更普遍,应看作正格。……”其结论似乎太草率了
结论:
1.特定拗句占平平平仄仄句式总比例:五言律诗13.96%。+五言排律9.4%/2=11.68。”用得更普遍,应看作正格”一说言过其实;
2.杜甫五言排律平平仄平仄句式161句,其中仄平仄平仄句式13句。占8.1%。”本句七言的第三字或五言的第一字必须是平声”亦言之无据;
3.杜甫五言排律三仄尾句:68。68/743=9.15%,和特定拗句句式比例9.4%不相上下,亦可证唐人诗不忌三仄尾;
4.杜甫五言排律首句入韵有2首,2/120=1.7%;
5.小拗句:39句,只有1首未救;
6.大拗句:18句,均在对句进行补救;
7.非 律 句:4句   
7.1从公难重过--重此义读平,应仄;
7.2青青高槐叶--青青高槐平;
7.3新面来近市--面应平;
7.4律中鬼神惊--中应仄;
7.5为人苍梧庙--人应仄。
8.三平尾句:5句   北渚凌青荷/玉佩仍当歌/落日将如何/猛士寒风飙/荐藻明区区
9.孤平句:无
10.第一首有4句三仄尾句,(东藩驻皂盖,云山已发兴,修竹不受暑,蕴真惬所遇),2句三平尾句
(北渚凌青荷,玉佩仍当歌),1句大拗句(贵贱俱物役),1句非律句(从公难重过),应归入拗律。

附一:
杜甫五言排律121首

附二:
杜甫五言排律特定拗句,三仄尾等统计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杜公五律及五排三平尾句共计12句。其五古未统计,因古风不忌三平尾。乱说一句,即令古风也算,加起来猜也不过百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9-23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9-23 11:51 编辑

杜甫 五言诗有 948 首多。
三平尾的统计是杜甫所有的五言诗,我是按这个来统计的,不用依他人资料。
如先生说;“乱说一句,即令古风也算,加起来猜也不过百句。" 的话,那是猜得差远了,无疑是在这倍以上。  因没要争的必要,故好像也不必要列全出来。

点评

杜甫诗的资料都是我统计的,资料来源搜韵。三平尾为病是指近体, 先生若将古风也统计进去,实无争之必要,因标题指明仅指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3 12: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9-23 11:44
杜甫 五言诗有 948 首多。
三平尾的统计是杜甫所有的五言诗,我是按这个来统计的,不用依他人资料。
如先 ...

杜甫诗的资料都是我统计的,资料来源搜韵。三平尾为病是指近体, 先生若将古风也统计进去,实无争之必要,因标题指明仅指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9-23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的五言律诗,最少也约在500首以上 ,我没有整理。要整理的话,正确的三平尾或其他拗句,也可以统计出来。
  先生应该最少也得统计500首以上,才算有点说服力。是不是这样?

点评

我分三部刊出,五律和排律全部统计完,先生可能没细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3 16: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9-23 12:42
杜甫的五言律诗,最少也约在500首以上 ,我没有整理。要整理的话,正确的三平尾或其他拗句,也可以统计出 ...

我分三部刊出,五律和排律全部统计完,先生可能没细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9-23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9-24 21:02 编辑

刚再看了一下,是已整理 杜甫 五律诗 623首,这个数是比较正确了。 三平尾共九句,这也是个正确的统计。
  全体在律诗的角度上来看,杜甫对三平尾律诗句是有意避免的,而古风则不究。 三平尾 之所以避,非关乎声律,而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顾忌。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在诗的平仄格律句式的历史进化过程中,才没有形成 三平尾的标准平仄律句。

订正:潭州雨梦 先生的总结的 杜甫 五律623首, 三平尾总数为7句。上面我说的九句,是把排律的分误算进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07: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查全唐诗去统计各种拗句,对我这样电脑盲实为大难。试想王力先生论孤平,曾说过极端的活.唐诗中是绝对找不出孤平句,后别有说法,说全唐诗只有两句孤平。我想当时没有电脑,王力先生是没有精力翻那卷秩浩繁的全唐诗的。但是他学生不少,可以组织人分部查找,可能他学生水平太差或太懒,故使王力先生得出只有两句这样一个错误结论。
现在电脑普及,稻秀应为深谙电脑的专家,(作诗机,对联机为他首创)他可以编程序在唐诗中搜索,遗漏应是很少的。所以他提供的虽有因读音等的误判,但功绩还是不可泯灭的。于此致以诚挚的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1 15: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