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金筑子

王力拗救理论的矛盾

[复制链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9-19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9 23:36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19 23:15
拗句,其实质就是破律,之所以有不救的,有貌似救的,是后人猜测的,不足为据。近代人所谓孤平、大拗须救, ...

科举试律诗,可以【大拗不救】,我们就没有再探讨的必要了!
或者说,依据科举试律的实际情况,大拗可救可不救,已成定论


三羊说句不好听的话,王力秋谷的探讨,还能超越大唐皇帝吗?
当然,要重新制定一套与大唐不同的声律体系,则是另当别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19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9-19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19 23:30
三羊皆错判。第一例燕平声。第二例是乌非鸟。

今回针断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0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特拗句使用频率高于正格句。

总计720首。其中使用了特拗句型(平平仄平仄)的194首(其中有的排律不止一句也只算1首统计)。特拗句总使用比例194首/720首=27%;若考虑按平起仄起句型均等,则在平起句型中使用频率应扩大一倍(~54%),可见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甚至超过了此处的非拗句型,所以王力称之为“准律句”是正确的。

针叶林很早就跟我争论过这个问题,只是他健忘,不记得了。
我是认为这种说法不符合实际,而后针又改口说,多于正格是指律诗的尾联,即第七句。我曾撰文阐述,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从我引针叶林上面这段话,方知道针之错误的原因乃算术未精。且按针的统计結果720首律诗中有194首而算,其比例大致是正确的(正确的统计法应有多少句就是多少句,一首律诗中有两句不能只算一句,他的统计方法结论是720首中有194首含特拗句)
错误就出在他的引申,720首律中可大致估计可能造成特拗句的句式即仄仄平平平仄仄为720的两倍,(若考虑排律将大于此数)那么特拗句佔此句型的比例是多少?其计算公式应为194/720x2=27%/2二13.5%
这个数值大致准确,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他是按首统计,不是接句统计。二是造成特拗句他也是按首统计,不是按句统计,五律粗估乘2不会有多大的出入,而排律就直接影响统计的精准度。
结论:在杜甫五言律诗中(包括排律)特拗句为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的比例为13.5%,而非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9-20 06:53 编辑

五言律、绝:上句连五仄、连四仄、仄仄平仄仄,下句第三字未用平救者
孟郊:朔雪寒断指,朔风劲裂冰。
杜淹:伊吕深可慕,松乔定是虚。
魏徵: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
李百药:献寿符万岁,移风韵九成。
李百药:秦晋积旧匹,潘徐有世亲。
张九龄:玉戚初蹈厉,金匏既静好。
宋之问:大隐德所薄,归来可退耕。
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李峤:桂满三五夕,蓂开二八时。
董思恭:历历东井舍,昭昭右掖垣。
苏味道:河柳低未举,山花落已芬。
陈嘉言:公子申敬爱,携朋玩物华。
王熊:兴逸方罢钓,帆开欲解船。
崔国辅:何肯相救援,徒闻宝剑篇。
崔国辅:月暗潮又落,西陵渡暂停。
王维:小小能织绮,时时出浣纱。
丘为: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
崔颢:北上途未半,南行岁已阑。
綦毋潜:三十名未立,君还惜寸阴。
刘长卿:季子杨柳庙,停舟试一过。
孟浩然: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孟浩然:耕钓方自逸,壶觞趣不空。
李白:曲在身不返,空馀弄玉名。
李白:朱亥已击晋,侯嬴尚隐身。
李白: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李白:鸿鹄复矫翼,凤凰忆故池。
(根据潭州雨梦转应化雨先生帖整理)

点评

理论研究目的为了实践。格律研究目的为了写好诗词。所以重点要研究大师级任务的名诗,例如杜甫李商隐的律,苏辛的词等,更有意义。若要学习古风,则可学李白李贺等。关于拗救,只有律诗才要求。全唐诗可以找到一般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07: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9-20 07:07 编辑

仄仄平平仄---第三字可变

平平仄仄平---只有这一种第一个字不能变,变了,第三个字必须补平。为什么,沈约时代就如此
平平平仄仄---第三字变了成三仄尾
仄仄仄平平---第三字变了成三平尾,不允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0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0 07:03
理论研究目的为了实践。格律研究目的为了指导人们写好诗词。所以重点要研究大师级人物的名诗,例如杜甫李 ...

沈佺期、宋之问是大师级。李白、杜甫是大师级!杜甫有吴体连平诗,不知他这连平是为了救什么?针大师也自称是大师级,也在论坛上混,当下还未见混出个什么名堂来!何不去研究大师杜甫的连平拗救,补王力之未论及?

点评

这个金筑子还不如陈亨读。人家毕竟读过私塾,金某恐怕小学都没毕业,要不怎能滑花混押还十年不认错?杜甫写过几首吴体你数过吗?占他律诗的几分之几?你这样的智商能弄懂拗救,岂非奇迹?所以和你讨论如拗救这么高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07: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0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亨读,并未到诗坛来显示什么学问,是你在无的放矢。
潭某却比你有学问,你忌妒也无用!

点评

陈亨读网上的文字铺天盖地,是你鸵鸟钻沙孤陋寡闻。你和谭某一样的不懂孤平律句为何物,所以惺惺相惜,难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07: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5: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