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2|回复: 18

简评《中华诗词的新机遇与老问题 》

[复制链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发表于 2016-9-18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不会读平水韵 于 2016-9-18 12:22 编辑

本文主旨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先赞一个!向易行先生致敬!向力主现代读书音的天下同仁致敬!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转弯抹角的。平水韵语音系统基于中古读书音,彼时读书人都能读——未必都那么准确,实则南腔北调,新声韵语音系统基于现代读书音——普通话语音,现在的读书人都能读,也不一定都那么准确,其实也是南腔北调。但普通话有活的标准音,由于历史的原因,切韵、唐韵、广韵却都没有了,基于切韵系的平水韵自然也就没有了。事实上,而今普天之下已然没有哪怕是一人能够读得出听得懂中古平水韵了,古音韵学家也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构拟而已。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新声旧韵之争的实质乃是有声与无声之争,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之关键。其次则为具有历史责任感的合格诗者是否容忍现代诗词作品沦为只能看不能读的案头文学的问题。文字匠认为可以,反正就是一个玩呗,吟者、吟家则认为不可以。在普通话业已高度普及并已由国家立法确认为现代读书音而且五四文学革命百年庆典在即的历史背景下,新声旧韵的实质性更迭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问题,二〇一九年五月四日应是平水韵让贤的底限时间。
注意到平水韵利益集团的头头们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使出拖字诀,以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效,但是,在现代民族诗词文化大义面前,任何借口都是苍白无力的,任何掣肘、迟滞、阻挠诗韵改革进程的举动言行都是自私的,任何团体和个人都没有将小团体甚或个人利益凌驾于振兴民族诗词文化大业之上的权利,包括各诗词中央及其要员、各类大小诗词企业家、入流或不入流的文字匠及其抬轿者。
当下所谓平水韵不过是一个极小圈子中的玩物,传承之说纯属自欺欺人。唐宋诗词自有相应典籍传诸后世,平水韵表也有佩文诗韵等书籍永久保存,不关当今诗者任何事。在此,笔者特别提醒天下新韵同仁:历史的经验值得记取,切莫听信有关方面和有关人员的任何花言巧语,五四百年庆典乃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要我们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共举大义,百折不挠,胜利就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附新韵部落首版车力果园先生转载的中华诗词的新机遇与老问题 原文: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的扶持”。这无疑是中华诗词等文艺繁荣发展的新机遇。但新机遇常会遇到老问题。中华诗词遇到的主要老问题恐怕就是诗韵改革了。
      对于诗韵改革,有赞同“知古倡今,双轨并行”的,有认为“新韵将把诗词引向歧路”的,也有人反问:“既然知古倡今,又怎能双轨并行?”还有建议“不争论走着瞧”的。说不争论,但断断续续已争论了十几年了,再争论下去,还会是各执一端,难于统一。
      在新问题面前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从改革语言入手来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呢?因为语言改革是国策,已被“国法”法定。在建国之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明文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则进一步明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要求“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的规范和标准”,要求“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也就是说诗词的出版传播同样要依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即普通话。既然要用普通话作诗填词,诗词的声韵自然就是普通话声音。这样一来本正则源清,不必再舍本逐末,再在新韵旧韵使用问题上兜圈子了。      至于如何称呼国家通用语言,以前以普通话称之没有问题。但随着中国日益强盛、对外联系交流也日益密切的情势下,语言亦应与国际接轨。有鉴于此,海外华人称自己国家语言为“华语”,我国对外中文广播称“华语广播”,还有“华语歌曲”,等等。看来普通话称“华语”已成“新常态”。这样一来,称普通话所作诗词为“华语诗词”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华语诗词与汉语诗词既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划等号的,它俩是继承关系。汉语诗词使用的是带有入声的语言,在商周时期称“雅言”。孔子就用“雅言”讲学,《论语》中有“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自秦汉而唐宋,传承的基本上都是这种带有入声的“雅言,”当然明目有所不同,汉称“通语”,唐宋称“汉音”。据学者考证,“汉音”与今之粤语语音十分接近。元代定都“大都”(今北京),则以大都语为“天下通语”。那时的杂剧散曲均用大都官话即采用周德清所编没有入声的《中原音韵》正音。明开国定都金陵(今南京),则改为以金陵方言为主正音;清初亦然,直到雍正年间才改为北京方言正言,并称之为“国语”。民国时期和今之台湾仍称国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广的普通话,实质上继承的就是元、清、民国时期不带入声之国语,并最终将其定为中华民族的国家通用语。用国家通用语作诗填词,合于法理,顺乎民心,既有利于今人“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也有利于后人读诗作诗。这样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力推力行呢?
      现在,我们可以较为乐观地说:新机遇有助于解决老问题,而解决诗韵改革这个老问题,新机遇才会更给力,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才会更顺畅。(完)

      上文选自《中华诗词》2016年第9期“卷首语”~~~作者:易行
     【今天刚刚收到此刊物,主管: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华诗词学会~~~本人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王晟贤  入会时间2006年11月  编号;13425~~】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9-18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向未来是必须的。。。

点评

呵呵,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那得有历史责任感支撑才行啊! 时下业内有多少人渴望带着浪得的一两二两虚名去见马克思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09: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9-18 09:32
面向未来是必须的。。。

呵呵,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那得有历史责任感支撑才行啊!
时下业内有多少人渴望带着浪得的一两二两虚名去见马克思呢?

点评

这个历史责任感我是有的,但感觉跟你比还不够强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1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9-1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18 09:59
呵呵,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那得有历史责任感支撑才行啊!
时下业内有多少人渴望带着浪得的一两二两虚 ...

这个历史责任感我是有的,但感觉跟你比还不够强烈。

点评

嗯,有所观察,已经难能可贵了。来,握一下,哦不,抱一下吧! 我的人生经历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能以我为标杆,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12: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9-18 10:11
这个历史责任感我是有的,但感觉跟你比还不够强烈。

嗯,有所观察,已经难能可贵了。来,握一下,哦不,抱一下吧!:hug
我的人生经历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能以我为标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9-18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有新体诗和旧体诗之分,乃中国之特色;用新韵写新诗,用旧韵写旧诗,各得其所;创新与传承,并行不悖;岂不妙哉!用新韵写旧体诗,新旧不分,偏失显见。须知在西方现代文明严重冲击下的今天,中国人赖以自豪的也就剩祖宗留下的这点旧东西了。问好!

点评

不想空谈理论,而是谈点个人看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13:23
方法和事物都分不清的人搞理论肯定玩不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13: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9-18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9-18 13:06
诗有新体诗和旧体诗之分,乃中国之特色;用新韵写新诗,用旧韵写旧诗,各得其所;创新与传承,并行不悖;岂 ...

方法和事物都分不清的人搞理论肯定玩不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9-18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9-18 13:06
诗有新体诗和旧体诗之分,乃中国之特色;用新韵写新诗,用旧韵写旧诗,各得其所;创新与传承,并行不悖;岂 ...

不想空谈理论,而是谈点个人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9-18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眼下该考虑的是怎样宏扬高雅文化,提升诗人的社会地位问题,离开这些现实问题谈诗词用韵改革,注定是徒劳无功的。新韵推广多年,为什么收效甚微呢?因为现在的诗词已荣光不再,不但与古代的以诗取仕没法同日而语,就是高考试题都排斥诗词,报刊也把诗词拒之门外;一句话诗词已掉落到一文不值的难堪地步,写诗填词纯粹成了个人爱好而已,既是个人爱好,也就只能听凭个人的兴趣了,爱用什么韵就用什么韵,管你怎么新韵不新韵。所以要想推行新诗韵,先要解决的是怎样提升诗词价值,提升诗人社会地位问题,要不就成了一纸空文毫无权威可言。

点评

无题 春心动处暗凝妆,醉倚雕栏赏海棠。 一众蜂蝶过墙去,方知不复那时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14: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9-18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恩才有威,道理就这么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17: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