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林金建 于 2016-9-6 18:38 编辑
五,七言兴起于六朝,然相较而论,五言其源流更久远,《诗品》云:”其源出于小雅,司马氏之初,则左思,刘琨,郭璞,三分鼎立。“;七言之作,则以六朝之大,溯其源流则不如五言久远。七言汉始萌芽,尚沿骚体,如汉武《秋风》,张衡《四愁》等皆未脱骚体,因之五,七言被视为古体。五,七言既兴,自然就有变体,唐之诗人多兼治之,或兼长或各有所长,其变化始于唐初,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秀于前,苏味道,李峤,崔融,杜审言”四友“齐名于后,皆能远挹谢,鲍,近宗徐,庾。虽然其时律诗之名,尚未正式确立,但沈佺期,宋之问一改骚体,实际开始约句准编,研练精切,忌声病尚对偶,以无违沈约四声之律,律诗的兴起始于此时。由此可见,把律诗称为近体或今体,是为区别于六朝以骚体为本的古体。自唐以降,一直延用至今,它无疑是中国古典诗词变革,发展史一个特别印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