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金筑子

批驳一种怪异的玄虚论点!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8-29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29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9 10:12
先有近体诗的偶然出现,才有近体诗的优选提倡
近体律诗、近体绝句的格式,先是偶然存在于永明体的诸多格 ...

1、仄起仄收式
春夜山庭(江总)
春夜芳时晚,幽庭野气深。山疑刻削裔,树接纵横阴。
户对忘忧草,池惊旅浴禽。樽中良得性,物外知余心。
上之回(萧悫)
发轫域西畤,回舆事北游。山寒石道冻,叶下故宫秋。
朔路传清警,边风卷画旒。岁余巡省毕,拥仗返皇州。
2、平起仄收式
昭君怨(阴铿)
跨鞍今永诀,垂涕别亲宾。汉地行将尽,胡关逐望新。
交河拥汉雾,陇首暗沙尘。帏有孤明月,犹能送远人。
3、平起平收式
关山月(张正见)
岩间度月华,流彩映山斜。晕逐连城璧,轮随出塞车。
唐蓂遥合影,秦桂远分花。欲验盈虚理,方知道路赊。
4、仄起平收式
舟中望月(庾信)
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
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灰飞重晕阙,蓂落独轮斜。
======================================

单论25同平句,就可以断定不是永明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9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五言律体兆自梁陈”之说,《诗薮》列举陈后主、张正见、沈炯、江总,隋代何处士及北周庾信等人所作之合“唐律”者共十六首。此外漏网之作,笔者亦续得十首,如徐陵《关山月》: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思妇”一联虽未对仗,然已启王维“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等作方便之门。他如庾信《咏画屏风》:
  今朝好风日,园苑足芳菲。竹动蝉争散,莲摇鱼暂飞。面红新着酒,风晚细吹衣。跂石多时望,莲船始复归。
  则无一字不合。然而沈约等人虽倡导四声八病之说,但六朝绝大部分作品只注重个体而忽视整体,即注重上下句词性俪偶与平仄对立,却不要求前后联彼此粘缀,即节奏点上平仄相同。粘则谐,不粘则不谐,整体之粘缀与否正是近体与永明体脱钩的关捩所在。此犹投射于镜之物体与所反射之映像,譬若五律前半首是投像,后半首则其映像,粘者是镜中人,具对称性,对称则谐;不粘者是眼中人,不具对称性,不对称则不谐。正由于初唐诗人通过永明体的涵泳,发现粘缀具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于是,便“发明”了律诗。

点评

所以说是唐人沈宋从永明体中优选加以推广提倡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9 10: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8-29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8-29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8-29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8-29 10:24
至“五言律体兆自梁陈”之说,《诗薮》列举陈后主、张正见、沈炯、江总,隋代何处士及北周庾信等人所作之合 ...

所以说是唐人沈宋从永明体中优选加以推广提倡也。

点评

空口无凭,拿出文字证据:沈宋优选了哪首永明体诗作为范本来“提倡”?没有证据就是胡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9 10: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8-29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868

主题

4709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24822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29 12: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徐青《中国诗律史》也持这种观点,永明体有粘式律诗和对式律诗,近体即是其中的粘式律诗。针叶林知味堡人的观点是笼统的观点,老金的观点是体察入微的观点,各有道理,不能偏于一方。

点评

徐青《中国诗律史》也持这种观点,永明体有粘式律诗和对式律诗,近体即是其中的粘式律诗。针叶林知味堡人的观点是笼统的观点,老金的观点是体察入微的观点,各有道理,不能偏于一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9 12:28
一切要以实际为依据。沈宋定型了律诗,何时优选推荐过永明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9 12: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0: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