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56法举隅——第17法至第24法
第17法、观花有忆
又忆前年过碧峰,满山尽是杜鹃红。
不知往日多情鸟,几个啼声在此中。
绝句56法第17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如:
唐 王翰《春日思归》
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
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邪。
(邪,音ya,二声,牙音。若邪:溪水名,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城东北)。
明 刘铉《题沈孟渊所藏王叔明竹》
烟雨苕溪忆旧游,画图遗墨见风流。
不知黄鹤飞归后,又是山中几度秋。
第18法、胡思乱想
隔岸遥看雨柳新,流波尺涨一天晨。 不知野渡载谁去,可有年年梦里人。 绝句56法第18法:
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如:
唐 贺知章《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金 党怀英《立春》
水结东溪冻未漪,风凌枯木怒犹威。
不知春力来多少,便有青蝇负暖飞。
第19法、听雨(步韵清 孙原湘) 夜半狂风闪电声,无眠听雨到窗明。 不知晨步池塘路,却见新荷叶下生。
绝句56法第19法:
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如:
唐 王涯《塞下曲》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清 孙原湘《蕉窗听雨图吕生乞题》
滴尽残窗碎雨声,破人秋梦到天明。
不知一夜诗情好,转在潇潇叶上生。
第20法、咏园内盆栽荷花 盆池饱雨叶生华,去岁根茎奋吐芽。 菡萏不知天外事,伸苔又向绿篱笆。
绝句56法第20法:
“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如:
唐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明 田僧《题福教寺诗》
残山剩水一荒基,古寺烟笼白塔低。
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风还恋旧巢泥。
第21法、照镜 酒酣面镜觑清酡,岁月刀纹似小河。 醉问跟前愁老弟,不知白发是谁多。
绝句56法第21法:
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何”、“谁”、“无”、“几”等字。如: 唐 李白《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宋 邵雍《天津感事》
阳乌西区水东流,今古推移几度秋。
四面远山长歛黛,不知终日为谁愁。
第22法、枕无眠 三杯无奈早离筵,便有相思枕上缠。 窗外流星如碎雨,不知明月怎么圆。 第22法: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何”、 “无”、“几”等字。如: 唐 李商隐《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清 周准《蝴蝶词》 万花谷里逐芳尘,自爱翩跹粉泽新。 多少繁华任意恋,不知只是梦中身。
第23法、夏日 池塘绿盖粉蕖鲜,点水蜻蜓蛙跳涟。 树上金蝉才试嗓,能凉几个艳阳天。 绝句56法第23法: 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谁”、“几”、“何”、 “无”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如: 唐 李贺《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若个:谁,那个)。
唐 张继《与贾岛闲游》 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风暖不生尘。 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
第24法、上茶山 独上西山看采茶,半坡背篓半坡花。 远房亲戚未寻见,知在村头卖地瓜。 绝句56法第24法: 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如: 宋 俞桂《溪流》 云脚才行又复开,一声隐隐只空雷。 家僮忽报溪流涨,知是前村落雨来。 宋 晁冲之《夜行》 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