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第一届“珠江月杯”诗词大赛获奖作品及評點
赛事介绍
一、参赛对象:爱好古典诗词的在校学生 二、主题:白云舒卷 春满校园 三、形式:古典诗词,格律诗遵守平水韵,词遵守词林正韵。 四、奖项设置: 一等奖2名,颁发证书并奖励 《诗刊》杂志一年、了凡诗集《半坡烟雨半坡风》、穿越梅岭先生赠送的《诗词精粹》。 二等奖6名,颁发证书并奖励《诗刊》杂志一年、了凡诗集《半坡烟雨半坡风》、穿越梅岭先生赠送的《诗词精粹》。 三等奖6名,颁发证书并奖励了凡诗集《半坡烟雨半坡风》、香港诗词论坛赠送的《诗词精粹》。 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证书并奖励上海西江月公司赠送的诗集《西江有月正清圆》。 五、评委组成:校内外著名诗人和知名学者。
一等奖两名
【八声甘州·春又归】
14中师2班 符书绅
恰雾浓霜淡锁梢头,天际上吴钩。宛碧银轻抹,软风扶落,红舞生羞。拈指香兰浅嗅,忽见故人眸。孤雁惊频雨,断角萍舟。
嶰管吹弹云瘦,挂寒星几点,隐隐危楼。叹年来心事,晚照识离忧。纵多年,青山看透,问谁人,何处再春愁?长亭后,半腔陈墨,挽笔皆秋。
简评、词作爽健、阔大,整体不徐不急,在平稳中有起有伏,而最体现作者写作水平的是,恰到好处的把握住了这个词牌的声情特点,对领字的正确运用,也使词作前后脉络连贯,清晰,上下片之间联系紧密,词意贯通,词的起句能起到笼罩全词气氛的作用,这点,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来说,实属不易。难能可贵的是一般作者对词的格律和用韵意识不强,本词在格律上是无可挑剔的。
【满庭芳·看春】
14行政管理2班 吴平凡
江滨飞絮,瑶芳葳蕤,红英绿柳生机。百花馥艳,满目竟迷离。连日骤雨初过,疏烟重、芳草萋萋。霁天阔,校径清幽,云翳湿蓑衣。
淅沥,曾几许,观星听雨,声声牧笛。看闲云依旧,方悟菩提。妄尽还源心澄,凭栏叹,梦里谁知?从兹去,春光不惊,敷枝待花期。
简评、《满庭芳》这个词牌很很适合于抒写对人生活事物的感悟,这首词也不例外。作者用很浓重的笔墨来自己看到的春天的勃勃的景色,用无限的生机来映衬心中的些许怅触和感悟,词意有婉曲之旨,手法堪称老道,自是佳作。不足之处一是作者对词的格律不甚讲究,出律较多。二是“校径”词新,与词的整体语境略隔。“蓑衣”在今天的校园中似乎不可能看到的,可以略改做“红衣”。
二等奖六名
【南歌子·韶光】
13中师4班 陈小媚
季月湖平岸,昭节绿入窗。分辉万木竞枝长。漫卷浮云无意燕回廊。日暖行人醉,风和卷帙香。痒中颂雅韵悠扬。逸兴遄飞天外趁韶光。
简评、季月、每一季节的最后一个月。本片上片写景,下片写情,井然有序,深晓词法。在作者的笔下,春天是浪漫而美丽的,在深春的季节里,湖水接岸,一片绿色印入窗中,天空浮云任卷任舒,由此亦可以见到作者的心情也跟漫卷的浮云一样是舒展而开阔的。下片作者由春日的和美而倍觉时光的可惜,由景入情,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而这也正切合一个正在求学的学子的心理和身份。在写作上,作者也注意到了这个词牌对上下片开头两句必须对仗的要求,值得点赞。
【暗香·春几度】
13级汉语言文学师范2班 商潇予
晚来风起,剩几番回忆,何时春抵。只盼清风,唤醒新芽与生气。曙雀如今渐懒,终盼得,冬离春继。怎恁的、绿叶新枝,凋落焕新丽。 春启,雨靡靡。最是春光,花开千里。云销雨霁,春日朦胧犹遮秘。相忆乌飞兔走,坐寒窗、万卷书砌。怨匆匆、不识也,再观百次。
简评、此词下片承接自然,“最是春光,花开千里”境界宏大。而“万卷书砌”,揭示学生的勤学苦思所展示的另一派春光,比自然的春光更深一层。不足之处,上片用“风”起兴,而后又“盼清风”,意象重复,内容没有层递之感。
【行香子·暮思】
13财务管理 张清博
花影纷纷,陌上闲云。春光好、弦月半氲。遐思小驻,且染红尘。正和风拂、清风渡、暮风熏。 良宵赏罢,不是良辰。经年里、最恨离分。欲说还止,唯愿三陈。佑心中事、眼中景、梦中人。
简评、词有出律处。上片在叙写上有零乱之感,起手是“花影纷纷,陌上闲云。春光好、弦月半氲。”到下面突然就“暮风熏”了,感觉在时间的转换上有点跳脱。下片层层递进,一唱三叹,将离别的情绪发挥得恰到好处。
【七律·春趣】
14级中师1班 陈淑仪
亭亭绿盖逍遥处,岁岁枯荣草色鲜。浅浅粉花招雪浪,酥酥细雨润轻烟。
流云聚散鹅黄日,飞鸟徘徊水碧天。古卷不知冬夏过,闲花烂漫印书笺。
简评、作者对春天的描写很是周祥,几乎没有放过一个有关春天的物象,这样写的好处是能让读者对春天产生强力的视觉冲击,增加春天的印象。坏处是众多物象的堆积,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诗的创作,讲究所谓的情景交融,亦即情语和景语,这里就是缺乏了情语,没有了人的情感,读来就不免有点单调。前面四句的开头都无一例外的使用了叠词,也使诗的音节美少了许许。应该说尾联还是很漂亮的,虽然是也是景语,可以看做是以景来结的,就是这种若有若无的结句才更符合律诗意在言外之境。 最后说点评点之外的话题,近体诗有挤韵一说,即在不是押韵的位置用了与韵字同韵母的字,如这首诗中的“浅浅”“散”“卷”“闲”“烂漫”等,都属于挤韵的范畴,有人将这种情况视做诗的一病。当然,这是到清代以后才出现的说法,在前人的作品中,对这种现象是不回避的,比如唐代的王维,诗中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我们知道即可,能避尽量避开,在不以词害意的情况下,不避也未尝不可。
【七律·早春伤怀】
15中本班 黄依妮
细雨衔花风入梦,蛙声一片绕他乡。初芽未展凉长夜,旧牖难关湿绿裳。
把酒翻书寻雁返,拨弦剪烛叙春伤。何人欲作诗家话,不染新痕纸已黄。
简评、作为一个在校学生,能写出如此作品,很是难得。全诗情景交融,在伤春的情绪中逐步展开,起句很美,同时也交代了作者身处异乡求学的境况。中间两联一景一情,交替有序,把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渲染到了极致,写的别有一番滋味。尾联明明是作者有要写诗的冲动,却偏偏不说自己要写,而是问何人要写,这种写法就很高超了。明明有心情要写,可是却又只字未写而纸已黄,到这里戛然而止,真有截断众流之妙。全诗是以伤春为主线展开的,虽然作为一个学生来说,未必有如是之伤感,但诗却可以如是去写。这里微感不足的是,“蜡烛”作为诗词中的一种意象,在今天来说似乎已经不能再用了。
【青玉案】
14新闻 陆文莹
春风过处繁花吐,树秀茂,归鸿去。遍颂诗书声满路。小桥流水,绿窗朱户,蝶翼双飞舞。 倚眠醉梦听春绪,捡笔重提旧诗句。尚记当时遗恨语。一年春短,莫言离苦,湿了花笺处。
简评、小令写得情致摇曳,颇有花间味况。上片的格调开朗,下片一转为幽婉低沉,可能是美好的春光勾起了作者心中的一段往事,结尾处的三句一气贯注,意象优美。此作除了上下片的基调有点不谐外,无论从写景和感情的渲染上,描写都是很成功的。
三等奖六名
【白云舒卷,春满校园】
14国金1班 林雅丽
桃红杏芳校园路,慢展婀娜步。尽日好时光,吩咐芳心,莫要都虚度。蹉跎枉就诗词赋,梦去难留住。岁末又孤独,望断长空,怎得欢无数。
【老厝】
13对外汉语 陈晓璇
十载迁逢偶恨游,不知爨火几时休。依稀阿姆前房唤,今见门楼架骨留。
老井枯绳长凳在,高堂烛器小猫偷。当年拉话家常处,碎瓦颓垣筑作丘。
【闲游春园】
13中文外师班 林丹霞
春来绿意上枝头, 自在闲思何地游?朗月当空闻鸟戏,疏狂落笔印山丘。
诗书万藏凭吾赏,茶尽三杯享静幽。莫问此情几许了,舒卷园卧最心由。
【踏莎行·浮生慕春】
15新闻班 冯丽嫦
石楠微张,芳草缱绻,长天春水何潋滟。风起花间暮雨绵,微醺酩酊不须言。秦筝偷闲,棋盘悄倦,小戏泼墨纸上演。闲卧小榻半入眠,帘外山水万重烟。
【春晚】
15中师3班 黄日欣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心。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一年春又尽,倚仗对斜晖。
【醉花阴·早春】
14中师3班 傅金锋
昨夜细雨狂风号,遍地花多少?晨起雾迷蒙,惊吼之雷,此刻春应到。舍前空地时时扰,岁月催人老。人却说春遥,何处找寻?未见花初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