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9-18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纳兰冠云 于 2013-9-18 23:44 编辑
看来先生还从来没有弄通过八卦卦名与卦象两两相对应者在声韵学方面可谓引领的哲学底蕴,如“乾对坤”即“平对平”;“震对巽”,即“仄对仄";“离对坎”,即“仄对平”,“艮对兑”,即“仄对仄”。“乾坤”分别依次代表“天地”“父母”“夫妻”云云,父对母,属“仄对仄”,夫对妻,属“平对平;“震巽”,主要代表“雷风”,雷对风,属”平对平“;“离坎”,主要代表“火水“,火对水,属于“仄对仄”;“艮兑”主要代表“山泽”,山対泽,属“平对平”。又尤其在阴阳三爻任意叠加成卦的条件下,作为全世界公认“最原始的古典全概率统计事件组”,它分析归纳出了阴阳三爻叠加的所有可能性,也即对于平仄四声的汉字用字组词造句可能出现的所有可能性,是谓律者,一览无余。此包罗万象,公认属于中华文明哲学基础的《易学通则》,为什么到了《联律通则》,就不幸被自以为“师古吟今”者抛弃,而不管用了呢?!八八六十四卦卦象与卦名系统,更是。比如“否极泰来”这一源出《易》曰的著名成语,“否、泰同仄,极、来同平”,与俺“叹霜至枯”“叹、至同仄,霜、枯同平”语言声律阴阳结构无异。怎么以此入联便被说成了“有违联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先生能给个令人信服的说明吗?万世一统,无所不通的《易学》,是研究声韵学唯一最可靠的哲学基础。在中华学术是谓“小学”的语言文字声韵训诂领域,凡《易学》可通处,而所谓《联律》不可通者,吾人当从《易》。这不是我辈的发明,而是研究律诗起源以及通变路线与道路的古代先哲世代皆有的发明。作诗学字拟声修辞造句不学《易》者,到老难成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