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船村散人 于 2013-9-15 11:19 编辑
社兄此作,洋洋洒洒,前四韵为因,中间先韵写战争之险及惨,阳韵因惨而生乡思乡愁,再转而用成王败寇之意,可谓脉络清晰,活生生的画出了一个战争赌徒的心态,结句反讽之意尤为明显,大有红楼梦<好了歌>之意味.此为大端.当然,也还有可商榷的枝节末事,如:"乱世文武皆劳碌,谁作祸来谁作福?心有念头恨已生,幻影迷心心不住。",社兄之意或为"乱世功名不足取,不要心生魔障"之意吧,",不然,只取"文武"入诗而弃百姓的话,于诗的主旨有损.接下来"谋了田宅谋疆土,叛友离亲只作赌。"自是接得上,","债台高筑犹不知",解作佛家因果之债也接得上,"挂起鱼竿横剑去"却似乎是说买剑卖犁的,但易产生让人歧义"普通百姓铤而走险",但"债台高筑"不是"犹不知"啊,我是着实搔了好一阵头才弄"通"的,全诗其他地方也还有类似的情况.套用王国维的说法,是为"稍隔."此类题材,前人也很多,如高适的<燕歌行>,刻画"战士","将军","思妇",无不从细节入手,形象生动感人,且语言洗练而无歧义,作为古体诗词,语言洗练是必须的,以最少的字词,纳入最大的内容,社兄或可仔细玩味一下.临屏匆匆,不妥之处,可相与探讨,:share:船村读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