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145

七律系列·151·九文(陆游转世的)一江城外思唐婉·一东

[复制链接]

946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83933
QQ
发表于 2025-4-3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九文 于 2025-4-3 17:00 编辑

七律系列·151·九文(陆游转世的)一江城外思唐婉·一东
文/九文-2025-04-03-12:00-作于南京一中
疏蕊幽香禁不过,晚寒愁绝抵巴东。
清江山下洪峰叠,格子河边翠浪终。
敧帽闲寻西瀼路,亸鞭冷笑北方雄。
凄然回首凤凰阙,鬓发慈悲白了空。
注释:
   一、  “敧”读音为 qī,部首为“攴”,共12画。其含义包括:
   倾斜、斜靠(如“敧斜”“敧倒”);古同“攲”(读yǐ或jī),表示倚靠或不正。组词示例:敧器、敧危、敧侧、敧斜。
   历史典故:
   “敧器”是古代礼器,象征“满招损”,置于座右以戒自满。唐代刘禹锡诗中“诫满澄敧器”即引用此典,强调谦虚谨慎的重要性。
   敧帽:
   关于“敧帽”的文学意象及文化内涵解析如下:字面释义是指歪斜佩戴的帽子,常见于古代诗词中描述人物慵懒、闲适或失意的姿态。如陆游《定风波》中“敧帽垂鞭送客回”,通过帽子的歪斜状态刻画主人公送客归来的落寞形象。“敧帽”指帽子歪斜的状态,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通过人物外在姿态的描写,反映其内在心境或性格特征。
   文学意象功能:
   1、颓唐心境外化:苏轼《王巩屡约重九见访》中“花枝不共秋敧帽”,以帽子的歪斜暗喻诗人与秋景的疏离感,投射出宦海沉浮的倦怠。
闲适生活符号:陆游另一首词“敧帽闲寻西瀼路”,通过歪戴帽子展现田园隐逸生活的悠然自得。
   2、时光流逝隐喻:如“少壮相从今雪鬓”与“敧帽”意象并置,形成青年豪迈与暮年颓唐的时空对照。
   3、文化审美特质:
   契合宋代文人“以俗为雅”的审美倾向,将日常服饰细节升华为精神符号。与“竹林七贤”解衣磅礴的魏晋风度形成跨时代呼应,体现士大夫对自由人格的追求。
   现代转化可能 在当代文学创作中,该意象可解构为:
   都市人群精神疲惫的视觉符号,对抗标准化生活的叛逆表达,传统文化基因的时尚转译。
   该意象的历时性演变,折射出中国文人群体从仕途经济到个体精神空间建构的价值转向,具有深刻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价值。如需具体作品分析,可参考相关诗词评注。
   二、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1、 闲适与洒脱:
   在陆游的《定风波·敧帽垂鞭送客回》中,“敧帽垂鞭”描绘了送客后闲散归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随性自然、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
   2、颓唐与孤寂:
   同样在陆游词中,“敧帽”也暗含年老体衰、壮志难酬的感慨。如“衰病逢春都不记”一句,通过帽子歪斜的细节,传递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3、孤高与隐逸:
   苏轼诗句“敧帽闲寻西瀼路”中,“敧帽”象征诗人远离尘嚣、独享清幽的隐士情怀,体现对世俗的疏离。
   三、其他相关用法:
   1、现代引申义
   部分网络用法中,“骔帽”(可能为“敧帽”的异形词)被比喻为思想保守或缺乏冒险精神的状态,例如“管理层陷入骔帽”。
   2、服饰文化:
   在古诗词外,“敧帽”也指具体帽饰,如苏轼诗中“敧帽”与“垂鞭”搭配,是宋代文人常见的装束。
   四、总结
  “敧帽”在文学中既是外在形象的描写,也是内在情感的投射,常与“垂鞭”“闲寻”等动作结合,形成生动的人物刻画。其核心意象在于通过细节传递洒脱、孤寂或颓唐等复杂心境,是古代诗词中极具表现力的修辞手法。
亸鞭:
    读作 duǒ,其核心含义为 下垂,例如古诗词中“柳亸莺娇”“鬓亸云残”均形容自然或人物姿态的下垂感。  字形演变中,部分文献将其解释为“广厚”或“垂下”,如《广韵》注“垂下貌”。现代输入法(如五笔)中,不同版本编码略有差异。
   常见组词包括 亸穗(下垂的穗状物)、亸翠(枝叶低垂)、亸懒(慵懒下垂)等。方言中,湘南土话(如湖南资兴)用「亸」表示 单身,粤语读作 duo第二声,客家话发音类似读 duo第三声或 luo第三声,潮州话读 duo第二声。
  “亸鞭”是一个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多用于描绘骑马或旅途中的姿态,具体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亸”意为垂下、松弛,“鞭”指马鞭,“亸鞭”即松开马鞭、任马缓行的姿态,常与闲适、悠然或旅途中的松弛感相关联。
   二、常见语境与意象:
   1、指旅途中的闲适与自然。
   在山水诗中,“亸鞭”常与自然景色结合,表现骑马缓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
   例:
   清·秦彬《游东山寺》:“亸鞭谷口频惊马,看镜岩前欲舞鸡。”
   宋·陆游《满江红》:“帽闲寻西瀼路,亸鞭笑向南枝说。”
   2、旅途艰辛或行军场景:
   描绘崎岖山路或长途跋涉时,通过“亸鞭”的动作暗示旅途的缓慢与疲惫。
   例:
   清·乾隆《出古北口》:“萦纡石栈亸鞭过,苍绿千林锁髻螺。”
   3、离别或情感表达:
   与送别场景结合,通过松开马鞭的动作隐喻离别或情感的疏离。
   例:
   清·佚名《古诗》:“亸鞭相送,恨垂柳、柔条未青。”8
   4、游历与豪放心境:
   表现诗人或人物的洒脱不羁,强调自由无拘的状态。
   例:
   宋·周端臣《六桥行》:“记试酒清狂,亸鞭游遍。”
   三、文学手法与修辞:
   1、动作描写:通过“亸鞭”这一细节刻画人物的动态(如骑马、行军)。
   2、象征意义:松开马鞭的动作可象征放松、放任,或暗示旅途中的松弛与疲惫。
   3、意境营造:与自然景物结合,增强画面感和诗意氛围。

9914

主题

111万

回帖

34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副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340756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4-3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遣词造句,贴切得体,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14

主题

111万

回帖

34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副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340756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4-3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遣词造句,贴切得体,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14

主题

111万

回帖

34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副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340756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4-3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遣词造句,贴切得体,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14

主题

111万

回帖

34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副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340756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4-4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质朴,雅俗共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14

主题

111万

回帖

34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副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340756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4-4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质朴,雅俗共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14

主题

111万

回帖

34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副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340756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4-4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质朴,雅俗共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14

主题

111万

回帖

34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副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340756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4-4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质朴,雅俗共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14

主题

111万

回帖

34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副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340756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4-4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质朴,雅俗共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14

主题

111万

回帖

34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副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340756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4-4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质朴,雅俗共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9 12: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