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三余草堂 于 2015-10-20 13:37 编辑
]
重阳节赋
三余草堂文
岁月更迭,时序因巧而合偶。双阳相重而叠,天地忽复九九。序属三秋,菊蟹正肥。金风玉露,催荷而廋。篱落渐花影,蛩鸣蝉忧愁。天薄云渺,明察秋毫之精。雁字成阵,北徙南迁而走。水碧泉清,峦嶂映山而美。风光无限,西风凛冽而嗖。飞叶昂扬,飘忽忽而游荡,枫艳桔黄,霜隐隐而露稠。枝疏叶冷,衰草醉卧平畴。大好风月,天地悠悠。
《易》载,九者阳数之极,道之纲纪也。故天有九星,以正璇玑玉衡。地有九州,以成万邦九畴,人有九窍,以通精明神府。节有叠日,看重三五七九。物终更始,星行一序之晷;寒暑相推,稼禾适季一熟。重阳变数,节景穷于秋艳;霜抱柯树,风拂林而叶休。寒蕴草而枝枯,冷浥潭而水幽。美学内涵,天人合一而绍前烈。积德累仁,文昌敦而启后坤。岁时节点,民俗蕴而信仰生。奇异思维,高构思而乐幽游。 重阳为节,历史悠久。春秋始乃发轫,盛唐巧于运筹。历代沿袭,畅游春而静踏秋。备五谷之要辑,集牲牺之优秀。插茱萸,除恶丑。飨筵天地之尊,祭祀祖灵之右。食蓬尔,饮菊酒。邀亲朋,携师友。魏晋以来,重阳欢会。把盏吟月,诗赋唱酬。登高而辟邪㝽,赏景而乐幽游。望远而心旷神怡,雅韵而巧蕴诗流。知音流连,故友携手。邀客而聚,为时而筹。人生苦短,叹青春之易逝。岁月心长,看江水而东流。观山路之崎岖,思人生之大造。慕七贤之潇洒,临流觞而忘忧。恋五柳之躬耕,欣东篱之芳幽。迎馨风而放歌,颂华夏之锦绣;踏重九而寄意,赞百业之竞秀。文人墨客,吟咏不休。登临绝顶,阅奇景而延寿。诗经楚辞,古韵悠悠。汉赋唐诗,喋喋不休。宋词元曲,篇篇锦绣。王维重阳诗,陶潜菊花酒,醉倒古今客,重阳余韵流。已成时尚文化,怡乐何其悠悠。
九九久久,谐音运筹,数字最大,意寓健康长寿。礼仪之邦。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人之节,始于八九。国家定制,全民享受。感恩报德,敬孝尊长而知礼。老马识途,永不彷徨而怀忧。老谋深算,文武兼备祯祥。老骥伏枥,志在八方九州。人生楷模,后昆榜样。老有所安,幼有所酬。华夏复兴,百姓安康幸福。夕阳虽短,奋蹄争上不休。老榆不晚,节气正旺;衰牛奋蹄,发挥余光。欣逢盛世之清平,家居文明之帝州。承唐风而宋韵,习词赋之文猷。追汉典之余香。入翰苑之清幽。敲诗文于西子湖畔,染翰墨于余杭之肘。听钟鼓之铿锵,观云烟之出岫。把盏祝福年华,登高而望故畴。
2015年10月20日农历九月初八成稿于杭州庭院深深
九,,1).奇数。《汉书·杜周传》:“礼壹娶九女,所以极阳数,广嗣重祖也。”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阳数一三五七九,九,数之极也。” 三国魏曹丕《九日与锺繇书》:“九为阳数,而日月竝应,俗嘉其名,以为宜於长久。”(2).指阳寿。《西游记》第五七回:“朕因促病侵身,魂游地府,幸有阳数臻长,感冥君放送回生。” 清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儿》:“儿阳数未尽,冥司悉不收録。”
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