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来治词者多以柔派为正,刚派为变,周济选编《词辨》,“一卷起飞卿,为正;二卷起南唐后主,为变。”正变疆界分明。所谓正,指正宗、正统,正格;所谓变,指旁支、别派、变格。这种正变说,扬柔抑刚,意有轩轾,“琵琶铁绰关西汉,不及红牙唱酒边”(《灯窗琐语》),是相当普遍的观念,这实际上是把刚美词派排斥于主流正轨之外,视为非词坛嫡脉,不能算公允之见。三百篇的风雅,也有正变之称,主要依时代区分,“夫《风雅》之正变,其正变系乎时”,不含有重此轻彼之嫌。词体的正变,既系乎时序,更应从创变革新的意义上来看待,正如叶燮在论汉魏以后诗歌的递变时所说:“不得谓正为源而长盛,变为流而始衰;惟正有渐衰,故变能启盛”。(《源诗》)用这种观点来看词史,那么柔派为正,刚派为变,意思则是,柔派发展在先,刚派发展在后,柔派是正统的,刚派是革新的,柔派是固有的,刚派是新兴的。这样来看待词的正变,不含轩轾之意,而又能反映词体递变的实际轨迹,我们认为这是比较允当的。
-----------------------------------
既言之正、变,初学者当以先学正再学变,所谓婉约者,婉转、隐约也,跟诗贵曲而忌直之理一样均指婉转、含蓄,婉转、含蓄之训练,代语与避题法是个捷径,余可参考蒋寅先生的《“不说破” ——“含蓄”概念之形成及其内涵增值过程。》一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