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禅宗审美感悟的生发机制

[复制链接]

543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3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事事无碍法界。世间万事万物虽各具差别,都是同一理体的随缘显现,故在本体上相同,此时不必再靠理作为圆融无碍的媒介。水波无碍,水和水、波和波也无碍,一切诸法相入相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3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每一个现象都是本体、每一本体都变为现象时,每一法都是绝对的法,此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3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夺人不夺境”、“夺境不夺人”、“人境俱夺”、“人境俱不夺”。“人”指主观存在,“境”指客观存在。夺与不夺,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而定。临济创立四料简的目的,是为了破除对我支配人与事物的内部主宰者、法泛指一切事物和现象二者的执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3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夺人”或“夺境”是对第一阶段第二层面“见山是山”的超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3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夺人是为了除我执,夺境是为了泯法执。由“原我”到“自我”生起了我、法二执,故夺人、夺境是针对“自我”“见山是山”而进行的遣除,但此时执我、执法的程度不一,或我执重,或法执重,故师家应病与药,分别予以遣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3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境两俱夺”是对“见山不是山”的超越。它是针对我执和法执都很重的人,同时破除其“我”、“法”二执,指出一切都是颠倒和虚妄,任何对自我和外境的执着,都与佛教的基本原理和最终目的相违背。主观、客观都无真实自性,应该超越主客,了悟绝对的本原心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3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但执着虚妄的我、法是错误,并且即便执着佛法,沉浸于“人境俱夺”后的一切皆空,也同样是错误,必须将空的意念再空掉,枯木生花劫外春,才有转身一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3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见山三阶段几乎涵盖了全部禅悟生发模式,三阶四层的禅悟生发机制实际上触及到了禅宗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的根本问题:1本心论:真如不变,素朴之心见山是山。2迷失论:真如随缘起染,熏染之心见山是山。3开悟论:荡除我法,一切皆空。此处仅就“见山三阶段”中所反映的禅宗开悟论而言,实则禅宗开悟论揭示超越分别执着以重现清净本心的方法与途径,“见山不是山”仅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4 境界论:各住自位,圆融互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3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通过见山三阶四层式的禅悟生发模式,建构起一个庞大繁富的诗学象征体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3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象征第一阶段第一层面的意象有“本来面目”意象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8 00: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