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论李商隐诗歌的佛学意趣

[复制链接]

543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7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的禅诗偏重于对天然静趣、山水清音的感悟,表现了自然界清幽、静谧、肃穆的情趣,和诗人任运自然、物我两忘的襟怀,透露着禅悦洒脱的高人风致。而李商隐的禅诗偏重于对世事无常、情感幻灭的体证,表现了对失落的咀嚼、对无常的反省、对执著的超越、对超越的执著,流漾着芳菲馥郁的诗人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7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锦瑟华年所经历的种种人生遭际、人生境界、人生感受,是如此的凄迷、无奈、失落。然而,也正是这种色空感、无常感、梦幻观、求之不得的哀楚,形成了李诗哀感顽艳的艺术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7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过楚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7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张人心应当像镜子一样,物来斯应,物去则空,只是平静地反映外物,而它的本身并不注入任何情感。否则,就是尘埃,就是执著,就是沉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7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诗歌契合佛旨,是人生体验层面的契合,是精神感悟层面的契合,而不仅仅是语词字面、名相义理上的契合。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诗人气质,直觉地体证到佛教诸法无常、有求皆苦、色即是空的真谛,并且运用禅学观照,在一定范围内超越了这种痛苦。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李商隐的创作体现了诗禅相通的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7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一是李诗表现了情感的极度消耗,将生命的所有能量耗尽,也就会幡然悔悟,从而获得心理的安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7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诗歌表现了无常之苦,因此,他是以诗歌的形式让人体验箧蛇树猴的无常恐怖,从而劝人归入佛门。春蚕到死,蜡炬成灰,确实表现了被无明(爱情)驱动之人对外境的攀援(对青春美色的眷恋),就像弥猴喜欢攀树一样,心逐境起。由于有了种种攀援,于是引起了生命的扰动不安,最终导致四大的离散,生命的解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0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7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感情体验,感悟到了有求皆苦、无常幻灭的佛教真谛,并汲取佛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痛苦,消解了痛苦,从而使其诗歌具有佛学意趣,使他的诗歌增添了悲怆之美、超逸之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104万

回帖

38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4914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1-10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敬老师文祺,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8 00: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