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打的宝庆》简评
目录
1.李嘉勋(原作:萧博文)
2.李嘉勋(原作:萧凤菊)
3.姜传金(原作:朱小武)
4.欧阳醉(原作:周和萍)
5.周解成(原作:蒋一成)
6.周光印(原作:周解成)
7 周和萍(原作:姜传金)
8 周和萍(原作:邹大地)
9 萧博文(原作:陈冠雄)
10陈冠雄(原作:吴贤志)
11萧凤菊(原作:钟利民)
12萧凤菊(原作:李嘉勋)
13萧凤菊(原作:李嘉勋)
14萧凤菊(原作:陈建湘)
15萧凤菊(原作:欧阳醉)
截稿时间:12月27日,28日发刊。
1.【正宫•小梁州】铁打的宝庆
萧博文
宝庆城墙汉代修,已历千秋。犹如铁打永无忧,白公佑,石氏把心休。【幺】绵延世代长牢守,城池里、辈出貔貅。宝古佬,精神擞,铮铮铁骨,豪杰遍神州。
李嘉勋浅析:
好的散曲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写情写理写精神,而不是去写典故去做学问。这首散曲立意在于颂扬宝庆(今邵阳)城墙的坚固与宝庆人的精神风貌。运用比喻,将宝庆城墙比作铁打,突出其坚固;又运用借代,以“貔貅”代指勇猛的将士,赞颂宝庆人才辈出。写作技巧上,散曲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整体而言,此曲立意高远,修辞恰当,较好地展现了宝庆的悠久历史与人文精神。
2.【正宫·小梁州】宝庆府古城墙
萧凤菊
宝庆城墙树地标,守护同胞。几番修缮至今朝,砖石造,夯筑五门牢。【幺】城坚似铁烽烟少,历沧桑、世代英豪。沿旧貌,依新貌,国家文物,怎不引为骄。
李嘉勋浅析:
这首散曲立意在于颂扬宝庆府古城墙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运用比喻手法,将城墙比作铁,强调其坚固与历经沧桑;同时运用借代,以“五门”代指城墙整体,形象生动。写作技巧上,散曲结构紧凑,先古后今,层次清晰。建议将“怎不引为骄”改为“怎不令人骄”更流畅。整曲修辞得当,较好地展现了宝庆古城墙的风采与意义。
3.【正宫•小梁州】铁打的宝庆
朱小武
多少沧桑煅脊梁,看这儿铁壁铜墙。又忆“师夷”“护國”化荣光。回头望,热土育柔肠。【幺】这腔儿勤劳血性凭谁亮,这劲儿敢为先承脉湖湘。情义坚,心怀壮,迎风击浪,真自豪咱宝古佬杠杠。
姜传金点评:
主题“铁打”,浓墨“铜墙”。昔日狼烟频频,我宝庆人等,在涅槃中“煅脊梁”而“化荣光”。体现“血性先承”的憨劲,至使铁打的宝庆扬名湖湘。本曲衬字切贴,乡土气味重,大有憨、蛮、倔犟无畏,浓浓的“宝古佬”味道。接地气。
4.【正宫•小梁洲】铁打的宝庆
周和萍
古老城墙两水偎,熠熠生辉。春秋白善始夯基,经年替,任雨雪芳菲。【幺】理宗钦赐声名倍,志贤集,呐喊摇旗。抵外辱,乡邦卫,师夷去弊,守正创新奇。
欧阳醉赏评:
此曲作者满腔热情赞颂了宝庆的历史和现实。你看城墙两水偎,熠熠生辉。描绘了宝庆城依水而建,而两水又紧紧依偎古城,城水共辉。一派雄伟壮观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抓住宝庆城几个显暑特点进行描写,一是宝庆城历史悠久,春秋始建,而且是大夫级官员领导指挥修造,建得固若金汤。二是皇帝,且以年号命名,华夏不多,显得分外神圣。三是宏扬宝古佬,守土卫家,敢拼敢斗不怕死精神。如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在别处,用兵如神势如破竹,但遇到宝庆城,赤手无策,号叹而退。四是宝庆人有眼光,如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先进思想。这些特点特色,使读者不得不佩服,铁打的宝庆。另外作者情景交辉,立意新,辞句妙,练字精。如熠熠生辉,雨雪芳菲,守正创奇,用得适当,非常出色,曲味浓厚,使人越读越想读。
5【正宫·小梁州】铁打的宝庆
蒋一成
宝庆城池一道墙,南耸资江。砖石堆砌硬如钢,千军挡,不畏炮和枪。[幺]邵阳蛮子名声响,续千年,倔劲赓扬。驱外敌,除魔障,争先恐后,声誉普天彰。
周解成赏析:
此曲平铺直叙,立意全是歌颂宝庆。前半阙说明宝庆古城墙的方位,耸立在资江的南岸,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硬如钢",可以抵挡千军万马,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牢不可破。
幺篇主要写宝古佬精神:精明強悍、铁骨铮铮、刚烈如火、机敏聪慧和敢为人先,这些都是宝古佬的代名词。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宝庆名人辈出,声振环宇。美中不足是较空洞,试举一、二人物或事件更有说服力。写作技巧上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修辞得当。
6 【正宫·小梁州】铁打的宝庆
周解成
白善春秋筑市防,历代争疆。张飞箭落美名扬,狼烟降,石氏戮城伤。 【幺】抗倭屠寇湘军棒,邵阳人、強悍儿郎。匡互生,焚楼帐,松坡勇将,豪杰耀三湘。
周光印简评:
此曲紧扣主题“铁打的宝庆”,深厚的感情,真挚的笔触,以宝庆史册上影响力较大的人和事件,进行深长的回望,曲里意境的营造来自于人们耳熟能详的话题,容易让读者共鸣。“邵阳人、强悍儿郎”,这曲的灵魂所在。
然而,“杰”,在《中华新韵》和《中原音韵》中均为平声,此处应该仄,可酌。
7.正宫·小梁州】铁打的宝庆
姜传金
宝庆扬名不是吹,铁打神威。曾经夷寇犯边陲,龟孙辈,几度骇得裤裆尿。【幺】满城忠将存忠义,保家国青史名垂。宝古佬,最求实际,虽常依理行分寸,却也无惧恶人欺。
周和萍简评:
我很喜欢姜老师这首曲作的语言风格,诙谐有趣,把一个严肃的主题用朴实的文字轻松地表达了出来,不是老手应该是拿捏不好的。
曲作脉络文思也清晰。上阙写宝庆城里的人们英勇抗击敌寇,下阙继续赞扬宝古佬精神,吃的苦,霸得蛮 ,不畏强暴。
商榷之处,曲作素材要更丰满点好。千年宝庆,历史厚重。
8. 【正宫•小梁州 】铁打的宝庆
邹大地
宝庆城墙历史悠,白善初修。五门坚固哨楼牛,兵民守,拒寇战无忧。【幺】翼王征战围城久,恨难入,鼠窜蒙羞。宝古佬,钢筋构,一身正气,血性誉神州。
周和萍简评:
该曲作语言流畅,用词符《中原音韵》。历史典故运用增添曲作光亮。写作手法方面运用了比喻,如“宝古佬,钢筋构”,形象突出了邵阳人们的血性。初学者能够这样,可喜可贺。
商榷之处,选材方面不突出,上下篇过渡不是很贴切自然。“拒寇战无忧”,寇一般指外敌。“翼王征战围城久”,后面没有辅助材料,个人认为,只能说明的是城墙牢固而已。
9.【正宫•小梁州】铁打的宝庆
陈冠雄
宝庆城墙固又高,铁打铜浇。久攻不克翼王焦。雄关峭,倭寇望风逃。【幺】邵人性格从来傲,能文武、辈出英豪。宝古佬,铮铮貌,挟雷携暴,成一代天骄。
萧博文简析:
这首小曲,作者信手拈来,直言道出,全无扭捏之处。先写宝庆府城墙如铁打铜浇,坚不可摧。翼王石达开率军二十余万,久攻不克;日寇攻城损失残重,望风而逃。城墙牢固程度,证据详实。幺篇写铁打的邵阳人性格刚毅,能文能武,英豪辈岀,以“宝古佬,铮铮貌,挟雷携电,成一代天骄作结,凤头豹尾,由浅入深,把此曲升华到最高点。整首曲造语精练,情节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堪称佳作。
10【正宫•小梁州】铁打的宝庆
吴贤志
四战赢来铁打名。一座金城。达开长叹剩残兵。乾坤庆。史册载殊荣。[幺]石墙坚硬人尤硬。左宗堂、智勇全能。眼里书,军中令。传扬倔劲。万代后昆铭。
陈冠雄简析:
吴贤志是加入资江曲友群较晚的成员,他在市老年大学诗联班学习时,也并未学过散曲。但他是悟性很高的,入群才几天,正碰上征稿,他便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他这首散曲,与别人的不同,首先概括地写宝庆曾经“四战赢来铁打名”,赢得了“一座金城”的美誉。四战的具体经过没写,只提到石达开,其他的三战是什么也没写,留给读者想像的空间。只用“一座金城”“史册载殊荣”作了总结。
接着用一句“石墙坚硬人尤硬”承上启下,再写幺篇。幺篇里只举了智勇双全的左宗堂为例,其他的宝古佬军民的钢铁性格并未一一实写,只用“传扬掘劲”。“万代后昆铭”进行总结。前后连贯,简洁明了,无多余的话。
不过,我要提出,左宗堂应为左宗棠,且左不是宝庆人,不如以曾国藩为代表。这是本曲羡中不足的。
11【正宫•小梁州】铁打的宝庆
钟利民
宝庆城墙美誉扬,故事悠长。红砂石垛固金汤,资江望,楼阁映斜阳。〔幺〕千年风雨身犹壮,五门雄、史迹昭彰。邵水滨,双清荡,古城遗韵,依旧焕荣光。
萧凤菊简评:
钟利民老师这首曲,格律上是中规中矩,严谨治学的态度。曲语流畅,用词自然。构思具备“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特征。开笔的“美名扬”“故事悠长”,引发读者兴趣,来听作者讲故事。紧接着的“红砂石,资江,楼阁,五门”等物象,夹叙夹议,是为“猪肚”也,结尾“古城遗韵,依旧焕荣光。”尺度把握得很好,宝庆古城墙已经是国家文化遗产,勇敢邵阳人的见证,“豹尾”。
12【正宫•小梁州】铁打的宝庆
李嘉勋
宝庆城垣固若钢,五门围墙。军民筑就铁肩强,敌难撼,炮火亦无妨。【幺】(邵阳)市民霸蛮名声响,续传承、倔劲阳光。驱寇敌,赢妖将,行为真棒,点赞满天翔。
萧凤菊简评:
这首散曲,思想内容上,是积极向上,自豪感强烈。
散曲的语言贵在自然流畅、有趣味。李老师这首曲,第一句,语感挺好的,但是后面的曲语,读起来觉得有点别扭。另外,“门”“蛮”是平声,此处需要仄声字,出律。
13 【正宫•小梁州】铁打的宝庆
李嘉勋
邵水资江绕古城,文韵盈盈。千年铁骨照人心,风华竞,岁月铸忠诚。【幺】月移塔影清如镜,巷深幽、烟火连兴。战鼓鸣,笙歌应,雄心未泯,共赴好前程。
萧凤菊简评:
这首曲,前面部分给读者一种清新明快感,遣词造句都很好。上片回忆是古城往事,赞颂城古志坚的精神。下片是着眼当今,弘扬“爱拼才会赢”的精神风貌。这里的“烟火”是生活中的烟火味,“战鼓鸣”比喻手法,比喻做事情需要一鼓作气,努力拼搏。
另外“照人心”的“心”是前鼻音,出韵了。
14 【正宫•小梁州】铁打的宝庆
陈建湘
六岭登高逸兴腾,一域佳名。围城三月翼王停,心儿冷,宝庆铁墙横。【幺】雪峰会战秋风劲,有雄兵、护我长城。闯码头,频争胜,勇担使命,古邑涌欢声!
萧凤菊简评
陈老师这首曲构思新颖,以游记怀古的脉络情思出现在读者面前,有趣。
揣着雅兴,在宝庆胜景之一的“六岭”登高望远,兴致盎然,眼底自是美不胜收,“一域佳名”,水到渠成。“佳名”不是虚传,曾经的翼王石达开,围城三月,攻不开“铁打的宝庆”,无缝承接,精妙。下片回忆抗日战争中雪峰会战的战况,英雄的宝庆军民“勇担使命”“护我长城”,迎来“古邑”欢歌笑语。作者文笔功力深厚,布局谋篇皆精妙。学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