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4-11-6 13:16 编辑
杜甫五古《凤凰台》、《万丈潭》、《发同谷》读记 《凤凰台》读记 凤凰台在今成县东南飞龙峡口。《水经注-漾水》:“(凤溪水)上承浊水于广业郡,南迳凤溪,中有二石双高,其形若阙,汉世有凤凰至,故谓之凤凰台。”杜甫一家终于到了同谷县。在同谷县东南七、八里处有飞龙峡。峡口有凤凰台。杜甫仰望高耸的凤凰台,浮想联翩,遂有此诗。
凤凰台(杜甫) 题注:山峻,不至高顶。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 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 亭亭:高耸貌;直立貌。《赠送从弟》(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短歌行》(晋-傅玄):“长安高城,层楼亭亭。”
西康州:同谷县。《新唐书-地理志》成州同谷郡:“武德元年(618)以县置西康州,贞观元年(627)州废。”西康州州治或在凤凰台北附近。【《旧唐书-地理志》陇右道:“成州下,隋汉阳郡。……天宝元年改为同谷郡。乾元元年复为成州。旧领县三(上禄,长道,同谷)。”成州治上禄(至德乾元间曾改名汉源)。】
西伯:周文王。《史记-周本纪》:“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
凤声:《国语-周语上》:“周之兴也,鸑鷟(yuè-zhuó)鸣于岐山。”(鸑鷟:凤别称。)传说周文王时凤鸣岐山,是为周兴之瑞。
绝踪:《于南山往北山……》(南朝宋-谢灵运):“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无题》(唐-李商隐):“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大意:高高耸立凤凰台,北面雄视西康州。周文王如今已寂寞,凤凰鸣声早成为过去。山势陡峻道路绝踪,怪石嶙峋云气高浮。多希冀有个万丈梯,为了君王俺愿上到最上头。
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 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 所重王者瑞,敢辞微命休? 啾啾(jiū):《九歌》(屈原):“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陇西行》(汉乐府):“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
剖心:破胸取心。《史记-殷本纪》:“微子既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遂剖比干,观其心。”《庄子-盗跖》:“子胥沉江,比干剖心。”
饮啄:饮水啄食。《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雉子游原泽篇》(南朝宋-何承天):“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
竹实:竹米。《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鹓(yuān)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鹓雏:凤凰一类。练实:竹实。)《说苑-辩物》(汉-刘向):“于是凤乃遂集东囿,食帝竹实,栖帝梧树,终身不去。”
醴泉:甘泉。《咏怀》(晋-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清流:清澈的流水;喻德行高洁的士大夫。《归去来兮辞并序》(东晋-陶潜):“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范阳王挽词》(唐-宋之问):“贤相称邦杰,清流举代推。”
瑞:瑞应。《西京杂记》卷3:“瑞者,宝也,信也。天以宝为信,应人之德,故曰瑞应。”《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皞氏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论衡-问孔》:“凤鸟河图,明王之瑞也。瑞应不至,时无名王”。
微命:卑微的性命。《初发石首城》(南朝宋-谢灵运):“寸心若不亮,微命察如丝。”
大意:山中恐有无母凤雏,饥寒交迫整日啾啾。俺可以剖肝沥胆,将其哺育为其解愁。俺心可作竹实,光明磊落别无他求。俺血可作甘泉,岂只是能比为清流?俺所重者皇上瑞应,岂敢在乎微命休?
坐看彩翮举,纵意八极周。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 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翮:羽翼。《咏怀》(晋-阮籍):“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姑臧谣》(魏晋):“谁谓孤雏尾翅生。高举六翮凤凰鸣。”
八极:八方极远之地。《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气出唱》(东汉-曹操):“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西王母侧。”
瑞图:指上天所赐受命的图籍。《春秋合诚图》:“黄帝游玄扈洛水上,与大司马容光等临观,凤凰衔图置帝前,帝再拜受图。”(玄扈:水名。)《东都赋》(汉-班固):“启灵篇兮披瑞图,获白雉兮效素乌。”
十二楼:指仙人居处。《史记-封禅书》:“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代陈思王京洛篇》(南朝宋-鲍照):“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窗。”《经乱离后……》(李白):“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鸿猷(yóu):大猷。治国大道;大业。《巧言》(诗经):“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异苑》卷4(南朝宋-刘敬叔):“东莞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人,世居京口。隆安中,凤凰集其庭,相人韦薮谓之曰:'子必协赞大猷。’”
深衷:内心。《五君咏-刘参军》(南朝宋-颜延之):“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李陵咏》(唐-王维):“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
大意:期盼看到凤凰彩翮展翅,纵情在八方极远之地周游。衔着瑞图自天而降,飞下昆仑十二楼。亲将瑞图奉献至尊,宏图伟业光耀千秋。王室再举中兴伟业,四海一洗苍生之忧。内心深处正是此意,安史乱军何以长久?
诗意串述:此诗首8句从凤凰台写起。高高凤凰台面对西康州。看到凤凰台,杜甫想起“凤鸣岐山”的传说。由传说又想到周文王和周朝的兴起。文王已不在,传说也遥远。但凤凰和西周的兴起竟有关联。眼前的凤凰台山势陡峭道路险绝怪石嶙峋云雾缥缈,杜甫已无力攀爬。但杜甫突发奇想。如果有一个“万丈梯”,为了君王,俺可以攀爬到最上头。接着10句写上凤凰台理由。或许台上有几只失母的凤凰幼崽,终日饥寒交迫。俺上去一定会全力照顾她。据说凤凰要啄竹实,可以俺心为朱实。据说凤凰要饮醴泉,可以俺血为醴泉。俺没有别求,俺不止一般的“清流”。俺所看重的是“王者瑞”。为了大唐有凤凰来栖,俺不会在乎“微命休”。末10句写自己理想。或许俺会舍去微命,但或许会看到:凤凰张开彩翮,遨游万里长空。飞到昆仑山神仙居处,“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然后飞到长安大明宫,把“瑞图”献给当今皇上。这凤凰就此建立千秋功业。皇上可以带着大家一举荡灭“群盗”,“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这才是俺心中深处所愿啊!杜甫这首诗写的很感人。为了那个理想中的“无母凤雏”,杜甫可抛头颅洒热血。这个“无母凤雏”是谁?是房琯?是张镐?或是指一个理想的清流士大夫。为房琯,杜甫可冒死上疏。为“无母凤雏”杜甫更可以剖心洒血。
《万丈潭》读记 万丈潭在飞龙峡内。《方舆胜览》卷70同庆府:“万丈潭在同谷县东南七里。旧《经》:昔有黑龙自潭飞出”。杜甫在同谷期间或住在飞龙峡口。凤凰台和万丈潭都在杜甫居处附近。此诗应与《凤凰台》合读。
万丈潭(杜甫) (自注:同谷县作) 青溪合冥寞,神物有显晦。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 跼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霭。前临洪涛宽,却立苍石大。 山危一径尽,岸绝两壁对。削成根虚无,倒影垂澹瀩。 冥寞:同“冥莫”。幽静貌;幽深貌。《文公讲堂》(岑参):“丰碑文字灭,冥寞不知年。”《苏小小墓》(唐-权德舆):“寂寥红粉尽,冥寞黄泉深。”
显晦:明暗;喻仕宦与隐逸。《天河》(杜甫):“常时任显晦,秋至最分明。”《晋书-隐逸传论》:“君子之行殊涂,显晦之谓也。”
积水:《荀子》:“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蟠:盘曲。《答嵇康》(晋-阮侃):“潜龙尚泥蟠,神龟隐其灵。”窟:龙宫。《浊水求珠》(唐-项斯):“沙寻龙窟远,泥访蚌津幽。”
跼(jú)步:小步。《北伐》(南朝宋-刘义隆):“骀驷安跼步,骐骥志千里。”
垠堮(yín-è):悬崖;断岸;边际。《周仲章通判润州》(宋-梅尧臣):“昔过京口山,断崖如巩洛。抱谷黄芹泥,百丈耸垠堮。”《行视武夷精舍作》(宋-朱熹):“上有苍石屏,百仞耸雄观。崭岩露垠堮,突兀倚霄汉。”
澹瀩(duì):荡漾貌;物影晃动貌。《游张公洞》(宋-尤袤):“其南有空穴,澹瀩殷幽黑。”《晚行阁道》(宋-张嵲):“阁道自委蛇,林影常澹瀩。”
大意:青青的溪水到处幽深死寂,神灵时显时晦。黑龙在深渊中盘曲,龙宫被压在万丈潭内。在断崖上小步前行,侧着身子下于烟霭。前临宽广的嘉陵江,旁立苍石巨大。一条小路在高山尽头,两岸绝壁相对。崖壁如刀削底下虚无缥缈,崖壁的倒影在水中摇动。(同谷东河、南河皆流入飞龙峡,也皆注入嘉陵江。)
黑如湾澴底,清见光炯碎。孤云倒来深,飞鸟不在外。 高萝成帷幄,寒木叠旌旆。远川曲通流,嵌窦潜泄濑。 湾澴(huán):聚流水湾。《广韵》:“湾,水曲也。”《玉篇》:“澴,聚流也。”《法华小隐》(宋-周文璞):“湾澴合巨涧,横桥傍蒲柳。”
萝:藤萝。《游仙》(东晋-郭璞):“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游琅琊山寺》(唐-韦应物):“新泉泄阴壁,高萝荫绿塘。”
帷幄:《招隐》(晋-陆机):“轻条象云构,密叶成翠幄。”
叠:《入龙丘岩精舍》(陈-江总):“阴崖未辨色,叠树岂知重?”
嵌(qiàn)窦:山洞。《说文》:“窦,空也。”《园人送瓜》(杜甫):“竹竿接嵌窦,引注来鸟道。”
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水;急流。《说文》:“濑,水流沙上也。”《湘君》(屈原):“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和昭明太子》(梁-刘孝仪):“烟壁浮青翠,石濑响飞奔。”
大意:水潭深处一片漆黑,水面清澈光亮细碎。孤云似从潭水深处飞来,飞鸟似乎总也飞不出潭外。高高的藤萝好像围成幕帐,寒天的林木似重叠的旌旆。远处的小溪弯弯流淌,崖下的石洞暗流湍急。
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告归遗恨多,将老斯游最。 闭藏修鳞蛰,出入巨石碍。何当暑天过,快意风雨会。 造:到。《答宋十一崖口五渡见赠》(唐-李适):“闻君访远山,跻险造幽绝。”《宿终南翠微寺》(唐-孟浩然):“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发兴:激发意兴。《园中秋散》(南朝宋-鲍照):“临歌不知调,发兴谁与欢。”
闭藏:封闭隐匿。《管子-度地》:“当冬三月,天地闭藏。”《博物志》(晋-张华):“秋冬闭藏。”《盐铁论-世务》(汉-桓宽):“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
修鳞:指鱼、蛇、龙和有鳞片的鸟类。此指潭中龙。《义鹘行》(杜甫):“修鳞脱远枝,巨顙拆老拳。”(指鹘。)
蛰(zhé):《说文》:“蛰,藏也”。《淮南子-天文训》:“万物闭藏,蛰虫首穴”。
风雨会:风云际会。(会:际会。遇合。)《周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万物睹。”《论衡-偶会》(汉-王充):“良辅超拔于际会。”《夔府书怀》(杜甫):“社稷经纶地,风云际会期。”
大意:幽静已臻于无人之境,自然激发俺的诗兴。华州辞官有很多遗恨,年老时才到如此绝妙之地游览。冬天了龙已蛰伏藏身,出入都有巨石阻碍。当着暖天来临之际,会有酣畅淋漓风云际会。
诗意串述:此诗共28句。首4句写万丈潭(清溪)有龙。青溪一片幽静死寂,积水深处有龙,而且“神物有显晦”。接着16句写万丈潭“冥寞”。一是青溪很长,“远川曲通流”但“前临洪涛宽”。二是青溪壁岸高峻陡峭如刀削,向下看雾气茫茫,虚无缥缈。三是潭深黑不见底,但水面“清见光炯碎”。四是周边“高萝成帷幄,寒木叠旌旆”。五是潭中倒影,“孤云倒来深,飞鸟不在外。”(精彩。)全面细致描绘了“神物”所处环境。大山深处,悬崖之下,深不见底,周边怪石嶙峋藤萝密布旌旆林立。的确是“冥寞”之景。末8句写龙。先从自己写起。说青溪的幽寂如“无人境”,这引发俺的诗兴。俺华州辞官虽诸多遗恨,但却有幸看到如此“幽”寂之景。在如此幽寂的“青溪”,有神物蛰伏“闭藏”,他们现在出入不方便。但是一旦冬去春来天气变暖,一定会看到他跃出水潭游入江河呼风唤雨兴云吐雾风云际会!显然,“神物”有所指。在《凤凰台》中,杜甫以“无母凤雏”指遭贬的清流士大夫。重点写杜甫愿为“无母凤雏”剖心洒血。在本诗中,杜甫以潭中蛰伏的“神物”指代的仍是遭贬的清流士大夫。他们只是因入冬而蛰伏而闭藏了。一旦气候合适,一旦遇到明主,他们一定会君臣遇合风云际会!这首诗重点表达杜甫对未来还有信心!按这个思路去读,中间的景语似乎也都有深意。如“前临洪涛宽”就是铺垫,要风云际会当然要冲出青溪,跃入江河。再如“清见光炯碎”也是铺垫。当下潭中确实黑暗,但还有丝丝光明。
《发同谷县》读记 杜甫从秦州出发是“十月交”。(杜甫《发秦州》:“汉源十月交”。)到汉源县寒硖,已是“仲冬交”。(杜甫《寒硖》:“况当仲冬交”)。到汉源石龛下时仍是“仲冬”。(杜甫《石龛》:“仲冬见虹蜺。”)这么算来,杜甫同谷客居时间还不足一个月。如没特别原因,数九寒天且临近年关,杜甫会拖家带口走上“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的蜀道?
发同谷县(杜甫) 题注: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陇右赴剑南纪行 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 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 黔突:熏黑的烟囱。《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答宾戏》(汉-班固):“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坐暖,烟囱没熏黑,又匆匆它去。
安宅:安居。《求通亲亲表》(魏-曹植):“安宅京室,执鞭珥(ěr)笔,出从华盖,入侍辇毂(gǔ),承答圣问,拾遗左右,乃臣丹诚之至愿。”《送李校书》(杜甫):“乾元元年春,万姓始安宅。”
休驾:息驾;栖隐。《云林与众真吟》(东晋-杨羲):“乘飙溯九天,息驾三秀岭。”《积草岭》(杜甫):“卜居尚百里,休驾投诸彦。”
物累:外物对人的拖累。《庄子-天道》:“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
行役:因服役而出行;泛称出行。《陟岵(hù)》(诗经):“予子行役,夙夜无已。”《别》(魏-应玚):“行役怀旧土,悲思不能言。”
大意:贤者墨子每到一处烟囱未曛黑、圣人孔子四处周游坐席不暖席。况俺一又穷又愚之人,岂能长久安居?(尚:久。)刚来同谷山中栖居,喜欢这儿地僻。然而终为一家人衣食所迫,不得不开始今年的第四次行旅。(乾元二年杜甫春从洛阳至华州,秋从华州至秦州,冬从秦州至同谷,年底又从同谷赴成都。)
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停骖龙潭云,回首白崖石。 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交情无旧深,穷老多惨戚。 忡忡(chōng):忧愁貌。《草虫》(诗经):“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怨歌行》(李白):“肠断弦亦绝,悲心夜忡忡。”
绝境:隔绝之地;绝佳之境;绝望之境。《桃花源记》(东晋-陶潜):“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石门山》(南朝宋-刘子房):“远游适绝境,艰难困行役。”
杳杳:幽远貌。《南楼中望……》(南朝宋-谢灵运):“杳杳日西颓,漫漫长路迫。”远适:《别》(魏-应玚):“远适万里道,归来未有由。”
骖(cān):马;驾驭。《新亭渚别范零陵云》(南朝宋-谢朓):“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临江》(唐-王勃):“去骖嘶别路,归棹隐寒洲。”
岐:通“歧”。《美女篇》(魏-曹植):“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惨戚:悲伤凄切。《答李陵》(汉-苏武):“忧心常惨戚,晨风为我悲。”《北上行》(李白):“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
大意:忧心忡忡离开这令人绝望之地,走向更加遥远之地。驻马停车在云雾缭绕的万丈潭边,回首遥望飞龙峡上白色的巨石。临行路口握别数友,双眼相看泪水下滴。无论交情长短和深浅,看俺又穷又老,他们个个惨凄。
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去住与愿违,仰惭林间翮。 懒拙:疏懒笨拙。《发秦州》(杜甫):“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
偶值:偶然遇到。《上下七盘》(唐-裴夷直):“商山半月雨漫漫,偶值新晴下七盘。山似换来天似洗,可怜风日到长安。”
栖遁:避世隐居。《游长宁公主流杯池》(唐-上官婉儿):“寄言栖遁客,勿复访蓬瀛。”《过太乙观贾生房》(唐-王维):“昔余栖遁日,之子烟霞邻。”
仰惭:《答客》(东汉-桓麟):“仰惭二子,俯愧过言。”《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东晋-陶潜):“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大意:平生内心疏懒笨拙,恰好遇到适合隐居之地。离开同谷并非我愿,仰看林间栖鸟俺顿感惭愧。
诗意串述:这首诗共20句。首8句写离同谷缘由。前四句先幽默。说圣人孔子贤人墨子也是四处奔波来去匆匆,俺凭啥“尚安宅”?后四句说缘由。俺刚到同谷时说过喜欢这儿,本来决定在此“休驾”。(杜甫《积草岭》:“休驾投诸彦。”)但没办法,实在是迫于“物累”,一家人缺衣少食,不得不离开。为何会被“物累”呢?此处没说。但在《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中,杜甫已说过此处有“白狐”、“黄狐”、“蝮蛇”。接着8句写告别。告别时忧心忡忡。对要去的地方也很迷茫。临别了仍留恋此地山水,不舍旧交新知。这些朋友看到俺穷老的样子个个都很悲伤。末4句写给同谷朋友。俺平生乃“懒拙”之人,不喜折腾。偶然到了同谷,遇到了这个适合隐居之地。如不是迫于“物累”,俺怎么会舍得离开?抬头看林间鸟,很惭愧俺还不如它们,它们能按自己意愿决定“去住”啊!对照《发秦州》,当时有“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的诗句。杜甫现在对未来的感觉是:“杳杳更远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