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杏雨梨云 于 2024-10-26 20:04 编辑
看惯了唐诗宋词中的秋天,我们一起去元曲中寻找秋天吧!在元曲的文字里,秋天有着别样的风情,韵味净美,格调清丽,或离愁别绪,或丰收喜悦,或仅仅是描摹秀丽山河。让我们踏入元曲里的秋天,寻觅一份久违的惊喜。
一、《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被称为“秋思之祖”,流传千古,感动万世。作者寥寥数语,列举了九种景物,描绘了一个天涯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凄然走在夕阳之下。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飘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读之动情,心怀惆怅。
二、《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是一幅美丽的秋景图,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下,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天边晚霞影里远远地飞翔。
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肃杀的气氛凭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
三、《正宫·塞鸿秋》
元·无名氏
爱他时似爱初生月,喜他时似喜梅梢月,想他时道几首《西江月》,盼他时似盼辰钩月。
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这是一首别后相思的小曲。全曲以“月”作为韵脚,处处写月,事事用月。在叙写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月的形态,不仅以实月为比喻,还用了词牌中的月和成语之月为喻体,巧妙表达了相思之情。
四、《双调·大德歌·秋》
元·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这首曲描写女主人公因怀念远人而引起烦恼。曲子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中间由物及人,由人及物,情景交融,极大地提高了艺术感染力。通过自然界的秋声,描写人物心灵的感受,声情并茂,直率中见委婉,委婉中见真情。
五、《端正好·碧云天》
元·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在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地吹着,大雁从北往南飞。枫叶在秋天是红色的,就像喝醉了酒的人的脸一样。林中这么多枫叶,都是被离人的眼泪染红了。
作者用旖旎美丽的风物,描绘秋天的胜景,抒发离别的伤情,独特俊俏,感人至深。
六、《[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
元·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尧庙,在山西临汾境内汾水东八里,而壤歌亭是尧庙中的建筑名。
[平湖乐],又名[小桃红]。作为一曲秋日之作,小令并未借秋天万物萧条的景色来咏叹愁情。曲中对当地尧庙社日活动祭神庆丰收的欢乐场景做了描写,活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并寄予了作者祈望百姓生活幸福和美的理想。
七、《折桂令·秋思》
元·乔吉
红梨叶染胭脂,吹起霞绡,绊住霜枝。正万里西风,一天暮雨,两地相思。恨薄命佳人在此,问雕鞍游子何之?雁未来时,流水无情,莫写新诗。
此曲是一首闺情之作,写一位佳人对远方不知归期的意中人的思念。作者笔触细腻,描写手法熟练,深深地感动了人心。主人公虽然是位女子,但实际上是作者自身的一种寄托,是作者借用女子的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八、《普天乐·秋江忆别》
元·赵善庆
晚天长,秋水苍。山腰落日,雁背斜阳。璧月词,朱唇唱,犹记当年兰舟上,洒西风泪湿罗裳。钗分凤凰,杯斟鹦鹉,人拆鸳鸯。
作者在回忆中追述离别的场面,那“璧月词,朱唇唱”和“洒西风泪湿罗裳”的实景实情,以及“钗分凤凰,杯斟鹦鹉,人拆鸳鸯”的落空心境,虚虚实实的景象,都深深地刻印在作者的脑海中,抒发了相爱的恋人被逼迫分开的无奈与怨恨之情,感人至深。
九、《迎仙客·秋夜》
元·张可久
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三更,千万声,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通常写景的创作总会融合写情,感情总是会和景物相结合。张可久的这首小令也不例外,写秋夜也写离情。但这首小令不仅把情和景融合在一起,还和声音联系在一起,构思十分巧妙。
十、《清江引·秋居》
元·吴西逸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秋日里,白雁乱飞,远远望去,像纷飞的雪片。露珠清冷,使秋夜显得寒气更重。作者擦着山石疾行,衣角扫去了石边的云雾。他带着醉意踏碎松树下的月影,最终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在满天星斗下酣然入眠。
整首令曲淡泊雅洁,清冷萧肃,干净晶莹得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