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早几年穿越梅岭先生在国学纵横版块介绍金筑子先生的几首律诗时我曾评点过一句话‘情真最感人’,金筑子先生素提倡诗写真实,写自身经历、写身边人身边事、写自家内心真情抒发是先生诗词的最基本特质,先生尚朴实而抑虚浮虽是各家各有诗观本不稀奇,然观先生之诗可谓是直到生命的尽头犹在践行自己的信念,于诗于论执着如斯也颇是甚为难能可贵之人生品质,请看先生弥留之际的两首绝笔:
当年湄江浙大 昆明联大 七律两首
西迁浙大到湄潭,分校永兴留美谈。
陋巷艰辛思正道,科研试验忆酸甜。
而今重振故乡镇,吾老言轻独泪含。
文字几行当寄语,梦回黔土枕云南。
西南联大震昆明,浙大湄湄及永兴。
杨振宁和李正道,滇池碧并湄江清。
李杨诺奖并肩获,云贵佳声共远鸣。
当重科研学前辈,中华学子趁年轻。
前一之首颔联是回忆之语,颈联回首当下,结联抒怀,‘梦回黔土枕云南’是先生独有之语,非先生不能为也,情系故乡、身归第二故乡之心悠然可见,语浅而意切,寥寥一笔,其内心之真实可见一斑,颇是透人心弦;其二前三联均是实笔,结联是老人对后辈的敦敦寄望,可谓是情真意切、语重心长;诗能直入人心者便是好诗,先生之诗朴实而情真,每每有道人不能道的独到之处,又岂是动辄语必意与古人会而诗词却写得不知所云者及无病呻吟者、虚浮孟浪者可相提并论也。 回忆与先生之网络交流十余年,论辩最多,虽偶也有不快,然一直得先生厚爱有加同职一版,重读这两首,先生已然作古,此论坛之憾,版块之憾,亦是我之最憾。 噫吁唏,先生之遗笔甚丰,‘’老人至死也沉迷于古诗,是人在走向死亡中的高尚爱好‘’是先生崇高之信念,‘诗写真实’是先生践行之诗观,‘诗写真实’最是教人印象深刻,吾深信情真最感人也哉! 思及先生,吾已思绪纷乱然,就此结笔,谨以此拙文追悼先生,愿先生天堂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