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两种田园情调:塞奥克莱托斯和王维的文类世界

[复制链接]

543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15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的园居诗也展示了诗人从精神上遁逃出尘世后的世界——禅宗的空境。“空”却就在当下的“如”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15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和生活在辋川却是融若水乳的。真正地说,禅就是生活,就是临风听蝉、月下弹琴、雨中观槿中的生活瞬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15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禅以为“诸佛妙理,岂在文字”;诗家的化境则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禅意和诗意对于文字写就的诗,都是空外之音,水中之影,务要使人索于离即之间始得。禅意本是不可言说的,却要发言为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15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诗境中恍惚于空有离即之间的禅意恰恰就体现出禅宗“无空可住”、“无有可舍”,“心舍于有无,眼界于色空……不舍幻,而过于色空有无之际”的般若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15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般若智中的法相又呈现为其意象世界中在雾霭、夕照、水气迷离变幻、缥缈闪烁的自然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15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迁转性瞬间”或在有无之间,或在动止之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15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当下之境是新鲜的,又是熟稔的;是情势与经验的,又是前于情势与经验的;是具体的,又是共相的(这使我们想起高友工所谓“具体的共相”)。将这种悖论性质推延到超越个体诗人之创作经验,就有了中国诗传统中的“原型的当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15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画的“随类赋彩”,强调描写事物的固有色,本身就与上文所说“景由时而现”的概念有一致之处。然王维的“渲淡法”又在某种意义上越出了“随类”的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15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不存在西方传统中由“画如诗”而强调绘画的叙述性和人物动作的意义。东坡重在论诗,自与王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两句诗中自视以丹青手而为诗人的观念相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15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隔水问樵的人声经与万里静穆的云山对比,消解在无限的渊泊之中。面对云水淼茫的画境,我们听不到旅客和樵夫间的问答,亦无从看清人物的表情,依稀间指点我们二人问答内容的,只是人物的姿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14: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