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六经筑我:《朱子语类》论《诗》的转向与回归

[复制链接]

5438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5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熹要求先悬置旧说,悉心熟读经典,反复琢磨,耐心等待书中大义自然呈现于阐释主体的脑海中,然后再推衍求证,最终使“我”有所触动。也就是说,其阐释不是在经典文本之外另立一个“我”,而是依托经典以确立“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8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5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熹所谓“诗人本意”和“《诗》意”,即“经”的本来面目,与“我”对它们的理解和阐释难以分剥,“经”中实有一个“我”在。“我”经历了自我怀疑和否定,最终依托经典的力量得以走出《大序》《小序》的迷雾,得以确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8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5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文本与阐释主体产生深层的精神联结,“经”常常作用于“我”,“我”既能对《诗》所述情志抱有理解之同情,自身也能受到感发。在朱熹的《诗》解中,经常能看到阐释主体情感的投入以及对人深层心理的体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8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5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熹认为,《诗》是“感物道情,吟咏性情”之作,表达的是普遍的民情,没有那么多讥刺。其解《诗》不再重“志”,转而求“《诗》本意”或“诗人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8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5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字义古今有变化,需要训诂以通字义。至于人情,古今并无变化,因而后代的阐释者能够也应当以普遍的人情解《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8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5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阐释主体能理解《诗》所道之情,与此同时,自身的喜、怒、哀、乐、好、恶之情也会受到激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8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5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熹解《诗》不仅有理性的文本分析,还全身心地投入到诗篇的思想、情感、文辞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8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5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程颢和朱熹解《诗》均有“我”在,阐释主体以个体的生命经验丰富、充实、拓展了《诗》的意蕴,《诗》作用于“我”的情感,而非作用于他人,经典阐释的意义指向作为阐释主体的“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8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5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诗》之喜还意味着阐释主体与经典的不期而遇,不期然而与之同,是“我”的想法在经典中得到印证的理性愉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8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5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序》《小序》解《诗》意在将他人建构为一个知识主体和道德主体,阐释主体置身于外。《朱子语类》论《诗》除此之外,还要将“我”建构为一个能够主宰自我情性的行为主体和情感主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0 03: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