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兴寄”说的理论辨析

[复制链接]

543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8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兴象”与“风骨”并举,提倡诗歌内容反映诗人的思想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8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殷璠“风骨”论诗强调诗人强烈的主体意识,即深厚的思想与充沛的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8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假象”与“兴物”的意义相同,指的是借物进行比拟的艺术手法,强调的是“比兴”作为艺术技巧的作用,与殷璠之所谓“兴象”是指诗歌中情景交融又意在言外、韵味无穷的审美境界有一定差别,但是“兴”与“象”的文学性关联可能是由此而引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8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兴象”说“比兴”由外在的表现手法向内在艺术境界的转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8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境”说的发展在唐代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王昌龄“意境”说,皎然“兴”“象”说,殷璠“兴象”说,司空图“韵味”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8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对诗歌的“兴寄”社会现实功能的肯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8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对诗歌“比兴”艺术审美价值的继续探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8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唐诗歌追求社会现实意义,强调诗歌的政治内容,“兴寄”诗歌理论强调寄托,中唐诗歌则侧重追求诗歌本身的审美价值。皎然的“比兴”论诗在继承初唐“兴寄”理论,诗歌要有具体的社会现实内容的基础上,开始转向对诗歌的美学意义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8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皎然所论“比兴”,要求诗歌必须寓思想感情于艺术形象之中,置“象”(艺术形象)于“义”(思想感情)之中。所谓“兴”“义”是诗人艺术个性的内在本质,是植根于诗人的气质、经历、教养、理想等而形成的;所谓“比”“象”“兴”发自诗人的内心情感而寄托于外物的外在表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8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司空图的“韵味”说讲求诗歌“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含蓄蕴藉性,即要求艺术形象具体、生动、鲜明,近在眼前又不流于浅浮;要求艺术境界深远、含蓄,情趣悠长,寓意深远而有不尽的余味,即用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来表达含蓄而深远的意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1 05: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