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12-16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次韵杜牧《清明》
青山一座鸟缤纷,欲孝双亲空断魂。
荒冢凄凄家已锁,故村不似那时村。
【评】诗人的笔触在这首诗中有两个变化,其一:由大角度转小角度,大角度是飞鸟缤纷的青山,小角度聚焦到了双亲的坟茔,一大一小对比强烈,情景交融,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二:由小角度转大角度,这时的小角度是凄凄荒冢和早已上锁的老家,“凄凄”是诗人情感在现实景物中的映射,“荒”和“锁”两个字尤为精准和惊心动魄;故村一句发人深思,此处的“故村”应该是“今村”,“那时村”才是真正的“故村”,诗人为何偏偏这么下笔呢?这就是诗境与现实的区别,诗中之境有时就是诗人情感中的境,亦真亦幻,似是而非,动人心魄。此所谓“诗家语”也。我们再从诗的章法来看,全诗主旨都在“空断魂”三字上,“青山一座鸟缤纷”,“欲孝双亲”,“荒冢凄凄”,“家已锁”,“故村不似那时村”等一系列的景物、事态,都是在“空断魂”的思想状态下而产生的。通过细腻、生动、真切且又富有深刻对比的情形描写来表现人的哀思之情,是这首诗的最大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