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平县地处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东部。广平府,又叫广府,旧地名,今为广府古城所在地。广平府范围,东至山东临清州,东南至大名府,西南至河南彰德府,西至磁州,西北至顺德府。弄清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及名字由来,对我们有很大益处。
广平之名始见于(汉书·地理志)载:“广平,汉置县,县地平衍,无凌峦泉石之胜,辘轳诸山,仅同岗阜,故以广平名。”明(嘉靖广平府志)卷一(封域志)载:“广平,古汉郡地。广,阔也,辟也,平,舒也,正也。(尔雅)曰:大野曰平。此独以形势言也。上古赞尧曰“帝德广运曰百姓平章。”广平尧封地也,名郡者,使郡之生聚田野日广而闾阎称平焉。以古治望于世欤,理斯郡者务其仁惠,平其政邢。”意思说取名广平的原因:一是以地域的广阔平坦,所以把古汉郡的旧名广平搬来作为县名:二是希望治理此地的官吏能做到“广其仁惠,平其政邢”。使百姓过上平和安定的日子,所以取“帝德广运曰百姓平章”中的广、平二字为名,表示一种美好的愿望。这是汉代设置广平郡县的含义。
广平建县之始,广平治郡始于西汉,西汉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分邯郸置郡,治广平(今鸡泽东南)西汉征和二年(前91年)。改为平干国,汉宣帝五凤二年(前56年)改为广平国(汉书·地理志)。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早在西汉时就有广平国和广平县。据考证,当时的广平郡广平县平干国广平国不在今天的广平县域,而在鸡泽东南20里的旧城营。另据考证,西汉时,永年东部有曲梁和广年县,均属广平郡平干国广平国管辖。至三国时,又在魏郡西部复置广平郡,郡置还在今天鸡泽县东。北魏迁至曲梁(广府城),广平郡作为地名在鸡泽消失。唐朝天宝元年(742年),又重新把窦建德建都的洺州改为广平郡。其名存在15年后,于亁元元年(758)又改为洺州。至此,广平郡地名在广平府历史上消失。直至明朝时,改元朝广平路为广平府,清朝沿用,到民国13(1913)年泯灭。
如今广平县城,又叫“鹅”城,故为冀州地,春秋时先属魏郡后没于晋,战国时又属魏而终归于赵。秦代属邯郸郡。两汉时分属于魏郡的魏县和斥丘县(故址广平县城东30里处)。实际上,从两汉到近代一千多年中,广平县大部分一直属于魏县之地。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金代大定七年(1167年),令大名府魏县北部地区设置广平县,这就是现在的广平县地域;也是取县名之始。沿袭从汉到隋的广平郡县之名,其意在“志古也”。仿效先贤,广施恩惠,期盼太平的吉祥寓意。
在明清时代,既有广平府(之所在今天广府老城),又有广平县,为了便于区别,人们俗称广平县为“小广平”。如今广平府存在历史的烟云中,而治所广府古城已成为旅游胜地。广平县作为邯郸市管辖19市县区之一,发展很快,美丽漂亮。(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