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绩溪汪浩波 于 2024-5-22 10:19 编辑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0/wps1.png
译文言文说明: 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处于萌芽时期,1917年王昭三编著出版的《前知学》一书乃釆用文言文,难以阅读。于是本人試图将其译成白话文。限于本人的阅识,这是十分困难的。加上原书已成古籍,复制时模糊句段较多,尤其全文釆用繁体字更难辨识。但为了达到目的,也只好采用直译加意译并且借助百度等手法来解本人对此书的飢喝罢了! 所谓《前知学》的知识涵盖范围很广,其实可以独创一门学科。然简言之,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真实地掌控世亊的发展規律,避祸趋福,从而实现自己所希望之目的。这在当时社会思潮丛生的时代是能够获得某些权贵赞赏的。但如果作者沒有号召力及与众弟子的传承接力,那么就是一朵鲜花也必然会落个艳自凋零的结果。现在科学已进入网络时代,再掀起“前知”浪花巳經沒有必要。但是为阅读这部箸作,了解一代名人在当时的作为与贡献还是对后人有借鉴意义的。
译者 汪涛鋒 2024年5月于杭州和睦新村 【译者按】新组织成立之科学:新建学科 前知学:前知学之王氏起源: 新安王氏:公元前571年,周太子晋的儿子宗敬以王为姓,为一世祖,成为中华王姓起源之一。公元209年,宗敬的十八世孙元迁到琅琊(今江苏临沂一带)成为琅琊王氏一世祖。公元860~873年,琅琊王氏三十世孙壁从琅琊展转迁居安徽祁门苦竹港,成为新安王氏一世祖,属中华王氏四十八世孙。公元1241~1257年,新安王氏十五世孙仪风展转迁居绩溪汪村。新安三十五世在汪村建王氏“五教堂”。
前知学之作者王昭三:1869~1940年,安徽绩溪汪村人,字子乾,号抱吟馆主人。“五教堂”‘昭’字辈,系新安王氏三十八世孙,列中华王氏八十五孙。一生从敎,著书无数。 惕予:汪惕予,1869~1941年,中国西医之父、上海“汪裕泰”茶庄老板,茶叶大王。
前知学目錄 前言 熊秉三先生序 陸子兴先生序 胡鍾吾先生序 (一)前知学的科学解释 一九一四年四月 (二)前知学与千里眼的比较 一九一四年五月 (三)前知学的着手方法 一九一四年八月 (四)其二 一九一四年十月 (五)其三 一九一五年十月 (六)前知学的实验 一九一五年七月 (七)未来世界观 一九一〇年七月 (八)世界与个人的幸福 一九一〇年八月 (九)地球的原形 一九一五年三月 (十)民众素质发展的次序 一九一〇年四月 胡子承先生跋 自跋
前言 本书初来自于灵魂幻觉之中。本人毕业于上海广方言馆后,经历了各种世态感受。开始是游幕于江淅一带,后受密友之邀,回徽州从亊教务。曾在婺源创办崇报学堂,历时二年。后又在徽州创办新安中学与紫阳师范二年。接着又在黟县碧阳学堂二年。后由绩溪县吏举荐,担任了绩溪学务总董兼巡视员。当时正值学潮迭起,岭南岭北各校董意见不合,自己又无力解劝,遂向县吏告假回家。家中有水井一口,因我心情抑郁于是投井自尽。幸家人发现及时得救。躺在床上,半日方醒,三天不思饮食。但片刻间竟然能开口自述当时好像自己的神魂游历几十处奇异幻境,经历地方虽不大,却是别有天地,真可谓妙绪万端,一切似能畅想目睹!而且能口述数千句玄文来描述所见所闻。可惜当时无人在旁,未能用纸笔记录下来。真所谓“窒者身通者神”(身体似无感觉而神魂却是通畅无阻)、屈于亊而伸于道!(世事虽受挫折而道义会得到伸张)半月后,方能执笔,才将所历之情境追忆记录,整理成书,即《前知学》初稿。后经整理,去糟粕,留精华。以已三十年的研究,七年的经验,三次易稿,终成二万余字书稿问世。今将本人养生的秘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感想写成书奉献给读者。若能读到此书便是诸君福也! 中华民国一九一五年秋分节人草驴老人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