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6

齐应凯:《洛源川演义》后记

[复制链接]

2441

主题

3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928

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3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齐应凯:《洛源川演义》后记[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齐应凯 [color=var(--weui-LINK)][url=]吴起长征杂志社[/url] [color=var(--weui-FG-2)]2023-05-16 06:53 [color=var(--weui-FG-2)]发表于陕西
[color=var(--weui-FG-HAL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洛源川演义》后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2年,是全球新冠疫情爆发的第三个年头。困守家中,不敢出门,三天两头地在小区做核酸检测,每天从手机上查看检测结果,看自己是否还庆幸地阴着。虽然每个人都戴着严实的口罩,仍然怀着恐惧心理,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待几米远的别人,生怕哪个病毒携带者、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给自己,也怕自己受到感染,病毒潜伏着却不自知,而又传给他人。于是除了做核酸,基本窝在家中,小区整日人影稀少,大家看手机看得眼睛红肿,睡觉睡的昏天黑地。这场罕见的遭遇,我自然难以幸免。

疫疠如此严峻,心情如此糟糕,该做点什么事情以缓解焦虑心情、满足精神寄托呢?9月上旬的一天,突发奇想,何不构思创作一部长篇小说?体裁顿时即定。以何为题材呢?取材于老家吴起县民国地方史和革命斗争史。几十年来看过的小说名篇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传统章回小说,几乎不加思考,就定这部长篇小说为章回体,遵循四大名著等传统章回小说的写作技法,书中必须贯穿点缀诗词、辞赋、骈文、对联、祭文之类的古典文学元素。如此样式,与所写题材能否恰当融合、相得益彰?完全不成问题。古典与现代,形式和内容,高雅与通俗,是可以兼容的。全在于功夫素养,在于如何谋划构思,在于笔下如何驾驭。

当代文学创作者中,不乏诗词高手、小说名家、辞赋巨子、楹联泰斗、骈文圣手和散文巨擘,然而将这些文学体裁融汇于一炉者,似乎未见。单从某一方面看,怀珠抱玉、文思泉涌者,大有人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者,屡见不鲜。经伦满腹、点翠裁红者,不乏其人。在各个方面都有所知晓、涉猎、创作并有成就的专业和业余作家不是没有,然而,综合运用诸多古典、现代文学体式和写作手段来架构一部长篇小说的作家,却是凤毛麟角。而这正是笔者所要尝试挑战的一件未曾经历之事,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历史,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再现历史,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革命历史题材写作中拓宽路径,探索一种新鲜而富有挑战性的写作方式,正是笔者创作的兴趣点和兴奋点。

绝不沉陷痴迷于无关紧要的鸡零狗碎,不写为对话而对话的毫无意义的废话,不制造缺乏文化品味和文学价值的文字垃圾,不作纯自然主义的未经提炼的琐碎化描写,不因专注于一人一家一时一事的“特写”镜头而忽略众多人物命运和波澜壮阔的历史走势的全景构图。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文化快餐时代,许多人沉迷于速读浏览,而一眼看透的速生速朽的网文能称之为文学作品吗?那些低俗浅薄、喋喋不休、废话连篇、毫无文学性和艺术性可言的所谓小说,是不符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原则的,也失去了文学本应具有的独特魅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我则想创作一部适合慢读、值得品咂、雅俗共赏、情理相兼 、别具一格、堪谓高峰的小说。正因为创作伊始给自己设定了高难度、大目标、长时段、宽视域、大容量和严技法,就不能随意下笔、粗制滥造、毫无章法。于是,如何安排结构、设置人物、刻画形象、铺叙故事、推进情节、转换时空、把控节奏、点面结合、前后呼应,如何“大写意”,如何“小工笔”,都必须通盘思考,合理用墨。即便是那些看似篇幅很短的辞章,以写小说的行文速度随手而写,信笔而成,也需要费点心神,否则难以表情达意,不具备综合文学素养是难以完成的。因为每一种体裁都具有各自特定的或押韵对仗、或音韵平仄、或字数限定等一系列格律要求,不浸润其中的外行是看不明白其讲究的。即便遵照格律来写来填,一不小心就犯了失对、失替、失韵、层次不明,、逻辑不顺之错。尤其是词曲,还讲究选调(词牌、曲牌)、选韵、句读、练字、章法和气格,追求以含蓄、意境和思想取胜,里面的学问实在是太深了,绝非凑够字数那么简单。笔者也不过是初学者罢了,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能大概明白其意思与该章回的人物故事紧密有关即可。

或问,作者作为一个政教系毕业的哲学学士、多年从事地方经济工作研究的退休行政干部、从未写过小说的超过花甲之人,哪里来的胆量、底气和笔力,竟敢一出手就创作章回体长篇小说?答曰:业之余,心所至,广泛涉猎,长期积累。虽是偶然兴起,实则久润而为。这要感谢四大名著等古典文学的滋养。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法乎其下,而不得也。古人早就明白地告诉我们学习的真谛了。这些伟大作品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因而一直为后人所崇敬和膜拜。纵然难以望前贤之项背,也不妨步前贤之足迹,效前贤之技法,丰富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哪怕是学得其中百分之一,也是我们对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所谓文化自信,绝不是依靠浅薄低俗,而是源于深厚而悠久的文化底蕴,文学则是其中的一部分。

或问,这部小说中穿插点缀了不同于一般小说写法的大量的诗词联赋骈文之类的辞章,仅具形式上或文学上的意义吗?答曰:远不止如此。既然是遵循章回体小说写作传统,那么这些诗词联赋之类的辞章,便应该充当提炼情节主题、发展小说结构、烘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抒写人物情感、描绘景致环境、概要评事论理、丰富作品蕴涵等诸方面的功用,而且必须遵守其固有规矩。以62岁的心力、体力和笔力,能否达到预定目标,实在是极大的考验。

好在研读过几十本国学书籍,有早年品读四大古典名著所了解的传统章回体小说的写作技巧方法作为技法准备,有笔者出版的论述故乡的政治经济历史教育文化婚姻的《家山印迹》作为史料基础,有经常性阅读文学评论家撰写发表的长篇小说述评的心得感悟作为谋篇布局的重要参考,同时也研读了若干学者对明清至民国时期章回体小说的研究文章,十余年来研习创作辞赋骈文并出版了《俪叶集》,以往曾在网络楹联学校学联三年、业余习作过上千副对联、百首以上诗词,受人之邀撰写过几十篇碑文之类实用文体,综合起来应该说积累了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底蕴,因而对构思创作这部章回体长篇小说就充满了激情和信心。自以为这就是敢于挑战之底气吧。

历时八个月的构思查考、设计揣摩、昼耕夜作、沥血呕心、殚精竭虑,伴星辰而码字,抽烟卷以提神,灵感迸于长夜,巧思涌乎激情。每天写作十余小时,其苦辛程度唯有自知。而今,“鸡蛋”已经呈现出来了,长得像不像,颜色好不好看,味道好不好吃,这是品尝者和鉴赏者的事。至于下蛋的老母鸡曾经吃过什么饲料,吃了多少饲料,是自己寻找啄食的,还是别人喂养的,孕育的过程如何等,似乎都不重要了。评判的权力在于读者,检验的时间不止目前。既然不想做文化快餐,那就交给历史去评定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部章回体长篇小说,属于历史题材,取材于吴起的民国地方史和革命斗争史,共80回、56万字。描写了1912年至1951年间陕甘交界四县之间洛源山乡的壮阔风云、社会生活和人物群像。时间跨度长达四十载,空间跨度上以洛源川流域为中心,人物活动范围涉及陕西、甘肃、宁夏、内蒙、河北、河南、北京等省市。小说中出现的有名无名、或主或次、或大或小、或隐或显、或男或女、或真实或虚构、出场或多或少的各类人物达百余人,甚至于还有比利时人和美国人。主要人物在时间线、年龄线比较分明的生活逻辑中,因其家庭、性格、教养、追求和途径的不同,而呈现出迥异的人生轨迹。各色人物皆具个性特点,共同构成了特殊时代和环境下的人物群像。每一个艺术化的小说人物,如同大棋局中的棋子一样,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窃以为《洛源川演义》故事性、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兼具,可谓一部乡村社会变迁史的文学再现。本书创作之初设定的的故事梗概是:

在纷繁复杂的民国时期,陕甘交界四县之间、远离县治的洛源乡村,发生了一桩桩盘根错节、明争暗斗的故事,上演了一幕幕波橘云诡、跌宕起伏的戏剧。其中有土匪兵痞的烧杀抢掠,有民团武装的横行无忌,有地方豪强的穷凶极恶,有巫神阴阳的不义骗财,有军阀的横征暴敛,有地主的压榨盘剥,有绅士的兴教办学,有年馑的愁云惨雾,有哥老会的上下串联,有国民党的拉帮结派,有游击队的艰难草创,有老百姓的衔悲茹恨,有地下党的星火燎原,有顽固派的疯狂破坏,有苏区的支前拥军,有民众的悲欢离合。卖身投靠、结贵攀高,印证了地头蛇的阴谋;阴险狡诈、居心叵测,反映了两面人的嘴脸;背叛投降、翻云覆雨,表现了变节者的特性;积德行善、养性修身,昭示了贤良者的节操。

其中有洪家的妻妾成群、丑闻迭出、兴兵黩武、猖狂肆虐,有孟家的负箧求学、执教私塾、兴办学堂、教书育人。一文一武的两家人物,贯穿于全书,他们有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奉行了迥然相异的生活准则,走向了大相径庭的发展结局,从而揭示了普遍的社会意义。秦氏人的朴实宽厚、扶危济困,巫氏人的为虎作伥、恶贯满盈,凌氏人的善恶并存、首鼠两端,徐氏人的奇谋妙计、兵败商兴,都构成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力求广泛地描写反映社会生活,民主政府的建立保卫政权、发展经济和社会改造,洛源乡村的饮食、婚娶、丧葬文化等,作为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也在书中有所展示。在战争和利益这两面镜子的映照下,善与恶、是与非、诚与伪、爱与恨、生与死、光明与黑暗、背叛与投机、兴盛与衰亡等等人性和社会的众生相,都力求通过故事事件和人物命运得到呈现。

或问,作者以哪些人物故事作为创作素材,所写的人和事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吗?答曰:只要你相信世上有这类人、这类事,只要你感受到了小说的文学真实,内心产生某种共鸣,得到了某些启迪和领悟,你还会追问其历史真实吗?历史以真为贵,文学在于生动形象。只要符合成长背景、性格特点、自身条件和生活逻辑,小说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就是真实可信的,符合历史逻辑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不就是小说家言吗?大几十年前甚至于上百年前发生的故事、存在的人物,如今的人们谁曾经历过、见识过、交往过、对话过?离开虚构和想象,哪来小说?唯有神交古人,方生神来之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小说创作之初设想、创作过程中力求达到如下艺术特点,至于是否达到,则任由读者评判:

富于故事性:情节复杂,波澜起伏,曲折离奇,纵横交贯,惊心动魄,通过设置悬念伏笔、草蛇灰线和铺陈推演故事予以多维体展现。故事的构成上,有个体和群体的故事、大人物和小人物的故事、家庭和家族的故事、文与武和强与弱的故事、心灵美好与情感扭曲的故事、向上向善与颓废没落的故事、社会变革与时代激荡的故事。在社会剧烈变革下,在各类矛盾冲突中,力求把人物、情节置于大的社会环境下,将宏大叙事和微观表达有机融为一体,将直接的细节描写与概括性的叙述相结合,人物的自述自思与第三人称的直叙相补充,由远及近、由小到大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各种阶层各种人物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及在此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行为,艺术地再现特定社会形态下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长于文学性:遵循传统章回体演义小说分章叙事、分回标目的技法,每回皆有回目,由平仄相谐、对仗工整、整齐划一的概括性联语构成。通过回目向读者揭示主要故事情节,使读者对该章回所要描写的内容有一个大略印象,精巧的回目本身也是构成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主题和情节需要,每回皆有回前词(曲),对本回的主要故事、人物或场景进行咏叹。每章回之紧要处都穿插或诗词或对联、或辞赋或骈文(以上四百余首、篇、副)、或民歌或小调,以起到调节行文和阅读节奏、提示故事情节转换、预示人物命运等作用,从而增强阅读趣味,丰富文学色彩。当然,其中尚算雅致的辞章都是为主题和内容服务的,离开了不可分割的主题和内容,则不见得有多么大的文学价值。妙于艺术性:人物塑造上,力求以主要人物为纲,次要人物为目,或显或隐,各具个性。通过客观环境的描写和心灵世界的刻画,直接的心理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塑造特殊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和一般人物群像,力求达到叙事语言和人物形象性格的配套统一。文本结构上,线性结构、块状结构和螺旋结构相结合,基本按照历史发展逻辑进行章回安排,每回呈现出完整或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力求呈现典雅讲究的艺术形式和宏大叙事的故事内容、结构的完整性和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的有机统一。叙述方法上,综合运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叙述手段。故事情节安排上,诸条线索交错并进,众多情节相互交织,通过对比、反差、伏笔、铺垫、前后照应、粗细相兼、大开大合与细针密脚等叙述手法,将悲剧的叙写和喜剧因素结合起来、残酷冷血和悲悯温情结合起来、时代变迁和人物命运结合起来,尽可能艺术地还原一部分光怪陆离的过往。

深于思想性:思想性通过语言体现出来,为此在创作过程中自作了大量的诗词、辞赋、骈文、对联、祭文,运用古语、谚语、俗语、民歌、民谣、小调、说书、歇后语和俏皮话等多种多样的语言,以丰富小说的叙事风格。力求通过背景环境的叙述描写和书中人物的立场、观念、认识来表现人物的复杂性和思想的多维度,在矛盾冲突中揭示人性的多层面,揭示特殊时代下城乡社会的复杂性。力求将客观化的叙述性语言、个性化的对话性语言、情感化的抒情性语言、细节化的描写性语言和深刻化的议论性语言结合起来,呈现精准简明、畅达清晰、多种多样的语言特色,以增强小说的感染力。

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和文学传统,是支撑伟大文学家及其优秀作品的三根支柱、三面大旗。杯水风波式无病呻吟式毫无文化内涵的写作,成就不了富有文学意蕴、可供滋润心灵的宏大作品,即使某些作品获得过所谓大奖,充其量也只是名声更大的劣质产品,故而历来为真正的文学巨擘所不屑,也为笔者所贱而远之。法乎其下,岂有所得?四大古典名著之所以历久而不衰、风行而长盛,难道不是靠这三根支柱、三面大旗做支撑吗?四大古典名著的作者之所以成为文学家,乃是因为他们以深厚的文学造诣,综合运用诸多传统文学体裁和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伟大创作,从而诞生了伟大作品,而当今最优秀的作家或小说家也难以望其项背,是不能称之为文学家的,理由就在于此。当我们知道自己与古贤的差距在哪里,不就更应该学习古贤、弘扬传统吗?

本小说完成之后打印出来,斟酌润色,数易其稿,顺带写了上述关乎来龙去脉、出乎迁思回虑之语,以为不算多余的后记。


(2023年4月27日于延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主编:李尔莉
编辑:高云丽 刘歆甜  张 蓉
编校 制作:魏 愉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7506

主题

11万

回帖

4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蓉城散曲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4630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3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洛源川演义》故事性、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兼具,可谓一部乡村社会变迁史的文学再现。
静赏诗词曲赋,闲吟菊竹梅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41

主题

3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928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3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香 发表于 2023-5-23 14:52
《洛源川演义》故事性、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兼具,可谓一部乡村社会变迁史的文学再现。 ...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32

主题

8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兼诗台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6418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4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32

主题

8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兼诗台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6418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4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41

主题

3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928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41

主题

3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928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4 14: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