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8-10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凌华光 于 2013-8-10 08:21 编辑
诗坛有“三派”———问君何去何从?2013.6.5.初稿————读臧克家的信有些感想。
诗坛泰斗臧克家生前写信给孙轶青同志说:
"今日的旧体诗坛有三派:一是典雅派(即严格地遵守固有的格律,多用典故);二是改革派(即情感需要时,对固有格律可以稍有突破。这是你我所向往的,也是我所实践的);三是新古诗派(不主张遵守固有格律与平仄的)。老先生说"谁是谁非,应由群众读者来评说,由时间去考验。"(上文摘自<<给孙轶青同志的一封信>>)
再补充一些相关信息。后来臧克家又提出"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的三新主张,这与句句都讲
求写诗时每句要有出处的某些典雅派的主张,肯定有一定区别。一部分典雅派最抗拒将现代词语引入词
中。毛泽东,叶剑英,陈毅等人的诗词,既有典雅的词也有当代生动的字眼。古代的词已不足完全反映
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用于抒写现代情怀就不够使用。
马凯对中华诗词很有研究。(注: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行政学院院长。马凯为十八届中央政治
局委员。出版过《行中吟》、《心声集》两部诗集,很受欢迎。特此简介)。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吸收很多权威
意见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求正容变"的要求,这是时代的新风,是最好的继承,也是改革派的理论旗帜或诗学主张。
臧克家关于第二派的概述就是求正容变的意思。另外,新古诗(或新古体)派,亦悄然登上历史舞台,只是许多人不知悉。只是这派还未得到公认。
臧克家的信,反映了客观事实,他和孙轶青先生不是上文所说典雅派。如果承认有此三派,那该怎样对待呢?
笔者认为:最好向臧老学习,向霍松林先生学习,力倡改革,具体到对三派,应持宽容的态度。让它们竞争,在竞争中和平共处,点到即止。千万勿纠缠住徒费精力。臧老说“谁是谁非,应由群众读者来评说,由时间去考验”。
回顾历史的长河,诗歌的形式和流派不就是不断地变化和丰富的吗?
新形式的出现并未终结旧形式的生命,而是丰富了形式。不然那有古风、近体诗和词、以及曲的并存呢?个
人不同的爱好、个人不同的向往,可以保留,而导向者宜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点。自已学什么,别人
学什么,都很自由,无人可强迫的。彼此能相互沟通,拓宽视野,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就更好。
无可奈何花落去,求正容变滚滚来。我亦只好迎接它。让我们呼吸新风吧。两版主都是好人,是不同想法的友好交流。
2013.8.在贵站首次贴出(已作删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