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梧桐秋语

毛瑞花作品展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步韵答谢心香梅傲雪
访梅寻雅趣,踏雪觅高坡。
三载无花笔,一屏跑调歌。
闲思裁锦绣,真意寄山河。
网海吟诗赋,光阴竟似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诗词赏析

每到中秋必有诗
——山阳居士、梧桐秋语《咏桂吟月》诗词赏评
伦炳宣/文

     中秋吟月咏桂,已成为文人骚客的例行雅事。古往今来,在诸多咏物写景诗中,此类作品所占比例当属前列,且有不少佳作。李白的《静夜思》、《月下独酌》,苏轼的《水调歌头》,李清照的《鹧鸪天》、《摊破浣溪沙》等,都是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上乘精品。今人写月虽不乏佳作,但却少有突破。而且年年中秋年年写,更难出新意。为此,我在拙诗《步韵新林春暖〈丹桂望月〉》中发出这样的哀叹:“又是中秋清爽夜,银辉飘洒漫泱泱。吴刚收斧天音静,玉兔依舂蝶梦香。欲使蟾宫更旧貌,谁知姮女缺新裳!年年对月难成句,只把空吟作雅章。”
     近日在网上浏览,浩瀚的网络世界竟使我耳目一新。特别是“中华风雅颂河南版”开展的“咏桂吟月”专题活动,更是异彩纷呈。如山阳居士的七绝《月下吟》:“桂子飘香动颍思,月光如水漾一池。秋波掀起层层爱,谁把心湖储满诗。”该诗起承写景,一动一静,把人的主要感觉器官都调动了起来。香气扑鼻而诱发遐思,一池荡漾着月光的清水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从而为转结作了铺垫。前两句说的是月,后两句从月下风景中跳出,把读者带进到另一个境界。一个“秋波”,一个“心湖”这两个意象,被“层层爱”、“储满诗” 升华了高度,从而完成了“月下吟”的主题。特别是“爱”字和“诗”字,揉进了无限的情感,散发着浓郁的正能量。规避了“写秋不离悲,写月常带愁”的老俗套。这种前实后虚、先描景后抒情的写法是绝句诗的常用写法,但只有得心应手时才能一气呵成。回过头来再读一下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诗绪也正是如此。
      再看山阳居士的另一首诗《桂月怡人》:“今宵金桂透清月,月上桂枝无限情。撩月桂花开正艳,迷人月影照分明。月华盈桂一轮满,桂子动风八月中。把酒我今邀月桂,心随桂月到寒宫。”这是一首连珠体律诗,每句在不同的位置使用月桂二字,错落有致,读起来有一种抑扬起伏之感。按律诗的格律要求应当尽量避免重复字,但这种出于游戏需要而有规则的重复也应当视为律诗的一种别体。关键是看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这种写法,反复使用重字而不显拼凑之痕。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笔法娴熟而又独具匠心。前两联采用铺陈手法,用“透清”、“无限”、“正艳”、“分明”层层递进写出了桂月的风姿及其相互衬托的迷人景色,看似平淡却韵味充足。颈联更精彩,用量化的句式把月和桂有机地联系起来,既严谨工整又生动形象。尾联则笔锋一转,把人和月桂融合在一起,给读者以灵动清新的感觉。人们喜爱月桂,桂前饮酒邀月入席,酒后随月桂升空,使我们想起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名句。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意境“有造境,有写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用这样的观点来看山阳居士的这首诗,前两联的写实,就是“写境”,而颈联和尾联则是创造了新的意境,亦即“造境”。颈联属于“无我之境”,“ 月华盈桂一轮满,桂子动风八月中”,委婉朦胧,表现出了境界的高层次。尾联属于“有我之境”,通过丰富的想象把自己置身其中,人和月桂互动,把读者带到了一个虚幻绝妙的仙界。
      在中华风雅颂的论坛上,活跃着一位身残志坚的巾帼诗人,她就是我们熟知的河南版常管梧桐秋语。秋语的诗词出神入化、清新典雅,尤其是词,承继了李清照精华而又揉进了自己的新创,字里行间透漏出一股股洁亮的心泉。通过她的诗词我们可以看到她的精神世界,可以品味她的高尚情操,可以感受其热爱生活善于生活的人生追求,和她一起分享喜怒哀乐。这次“咏桂吟月”活动更使其大展身手,一气呵成地填了六首词,且均为中长调,从各个不同角度表现主题。既有赏月、赏桂时的愉悦心情,又有寻桂未开、赏月无果的遐思联想,还有中秋思亲会友的感悟和抒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选择题材时,能够紧扣生活实际,联系亲身感受,写出最新的内容。今年中秋前后阴雨连绵而且农历闰九月,节令使然,月不明、桂未开,但这不等于没有诗。不妨看看秋语的《酷相思·赏月未果》:“十六秋风凉未透。月藏在,浓云后。怎知我、今儿寻你久。左也把、卿卿候。右也把、卿卿候。一岁相思何忍负。总在想、牵卿手。莫由那、清寒空曳柳。欲去也、频回首。欲住也,频颔首。”这首词起句就给人以清寂的意境,一句“凉未透”让人顿有失望之感。紧接着两句直叙“月藏在,浓云后”,道出了让人失望的理由,精彩之笔也从此展开。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明月当做自己的好友,倾诉出对明月的深情。“寻你久”、“左也把”、“右也把”、“一岁相思”,表现出作者欲赏一年一度中秋明月而盼望和等待的急切心情。同时反复称明月为“卿”,显得特别亲近。“总在想、牵卿手,莫由那、清寒空曳柳”却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我常常想拉住你的手,不让那清冷的寒流象摇曳柳枝那样把你从空中拉走。前两句拉近了和明月的距离,使亲昵程度更加形象化;后两句用否定式流露出些许担心,仍然是亲昵的话语。词的结尾用两个动态排比句“回首”、“颔首”来表现自己恋恋不舍和惋惜的心情,更富有人情味。这首词绝不仅仅是就事论事,从恳切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极力表现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对身边故事的理性化描写,很有可读性。
      再看梧桐秋语的另一首词《青玉案·中秋赏桂》:“晚风捎带攒黄舞,即成就、芳菲路。细蕊仙君同我住,小门幽径,短阶轻露,难锁香魂楚。谁人移桂蟾宫处,十万秋思九分属。月影花阴惊梦渚,满枝霜雪,半帘霏雾,自问折枝否?”这首词与上一首相比,意境不同笔法迥异。上阕夹叙夹议,既描绘了桂花的形象,用“攒黄”、“细蕊”把桂花的特色展现给读者,又对桂花的品质进行了赞美。伴随着瑟瑟的秋风,经历了含苞、吐蕊、绽放,桂花的生成之路行之不易。她虽居住在小户人家,面对着时开时掩的小门、幽静弯曲的小路和短短的台阶,却展示着楚楚动人的风姿,散发着摄人魂魄的芳香。读着这样的诗句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作者身世坎坷,一路走来虽无大功大利,却也小有成就;虽不能涉足千里,却象桂花一样绽放着自己的年华。下阕更让人心潮澎湃,起句即引人入胜,来了一个大转折,用“谁人移桂蟾宫处”呼应了上阕的伏笔“细蕊仙君同我住”,构成了新的意境:本和我同住的仙君,又到了天界月宫,让人万分相思。接着,月影、花阴、霜雪、霏雾等一连串的考验接踵而来,你是否会受到损伤呢?实际上这也是对人生的思考,预示着今后的生活之路还很长,一个个困难会向自己袭来,你能坚持住吗?这是在向自己发问,也是在向自己鼓劲打气。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以此来形容梧桐秋语有点言过其实,但这枝女儿花不也是我们身边的奇葩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评山阳居士《月下吟》
七绝 月下吟(新韵)
作者/山阳居士
桂子飘香动颖思,月光如水漾一池。
秋波掀起层层爱,谁把心湖储满诗。

赏析:
      这首《月下吟》构思新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读来朗朗上口,让读者在感受秋天静美的同时更阅读了诗人的高远情怀。
     “桂子飘香动颖思”  在美丽的秋夜,桂子飘香的时节,是谁久久的伫立于桂树之下,深吸一口沁人心脾的浓香,轻轻缓缓的吟哦成沾满香韵的心思?首句有景有情有人物,意向丰满铺垫到位,给人以嗅觉和想象上的享受。
      “月光如水漾一池”  接下来把镜头一转,我们看到了如水的月光在池水中荡漾,波光粼粼如梦如幻,陶醉了秋,陶醉了无边的遐想。
      “秋波掀起层层爱”  有了起承的铺垫,转句就水到渠成了,秋波层层惹得思绪无限爱意浓浓,这份爱让读者感到了温馨,也让我不禁猜测,此时此刻诗人在想写什么呢?
      “谁把心湖储满诗”  未句用比拟的手法让秋波流入了诗人的心湖,于首句照应的不着痕迹。况以句问形式做结,更拓宽了读者的想象空间。纵观全诗,起承转合匠心独运,诗人文学底蕴之深厚可见一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评古钧晓月《临江仙·望月遐思》
作者/古钧晓月
     丹桂谁栽明月上?年年秋日香浓。名花欲赏道难通。吴王金殿内,扼腕叹声声。
华夏飞船天路辟,虹湾降落曾经。巡天偕友念忽生。何时观美景,咱也步蟾宫!
赏析:
     这首《临江仙·望月遐思》构思新颖节奏明快,想象力极为丰富,融古今于一体,雅俗共赏,读来朗朗上口。
     “丹桂谁栽明月上?年年秋日香浓上”阕以问句形式起拍,问谁把桂树栽在明月上了,年年秋日动香风。下句笔锋一转,表达了欲上月宫赏花撷香而路不通的惆怅情怀,就是帝王将相又能如何呢?也不过“扼腕叹声声?”吧,上阕未句意味深长,给下阕的承接做了很好的铺垫。
     下阕写实,歌颂中华盛世科学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实现了嫦娥飞天的梦想,这于古代帝王也就是想想而已,剩下的就是“扼腕叹声声”了,上下阕过度自然,不着痕迹。然后诗人突发奇想,长吟一声“何时观美景,咱也步蟾宫!”紧扣题意,浪漫飘逸,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即歌颂了祖国弘扬了正能量,又不显得鼓噪无味。
     全词运用古今对比手法,先古后今,先抒发古之幽情,再畅吟今之盛景,丝丝入扣,不落俗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风雅颂河南诗版值周寄语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在此秋语首先祝福诸位吟长和老师:新春快乐,合家团聚,吉祥如意,幸福安康!衷心的感谢大家对我的鼓励和支持!
     回首2014,岁月悠悠如水,花开花落峥嵘,携手河南诗词,我们共同走过了不寻常的一年。在诸位吟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无私奉献中,我们收获了真情、采撷了诗香、抒发了胸臆、丰富了人生、增长了知识。
     在此特别提出感谢的是风雅颂栏目副首席版主辛苦园丁,风雅颂顾问山阳居士、山阳诗翁、江河、风雅颂栏目常务管理相逢、河阳公卿、风雅颂栏目版主佳加、兴安老樵、新林春暖、怀庆府人、古钧晓月等,是他们的任劳任怨辛勤付出,认真回帖点评,积极互动,才有了河南诗版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局面,在此我代表河南诗版的全体吟友,真诚地向诸位吟长老师说声:谢谢,您们辛苦了!
     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我们的河南诗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我们的心灵家园更加多姿多彩。更希望我们的吟友多一点互动与交流,多一点对其他吟友的尊重与肯定,其实评帖对于吟友来说是最大的肯定与鼓励,也是一种最起码的尊重。有些吟友自恃清高从不回应别人的点评,试想,如果别人也像你一样,你就是写的再好没有人去欣赏学习,你会怎么想呢?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这期的周唱周和轮到我了,新年在即,大家一定都比较忙,我就写个绝句算是抛砖引玉吧,题材不限大家随意,节日的喜悦以及趣闻轶事都是我们的创作源泉。再次衷心的祝福大家新春快乐,体康笔健!玩的开心,玩的放松!

新年快乐
新句多情唱大风,年华似水意无穷。
快将祝福屏前送,乐趣都添笔墨中。
(2015-02-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试析李煜词---
文/梧桐秋语

     静谧的夜里,在一团柔和的灯光笼罩下,我缓缓地吟诵着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细细体味着那种“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妙处。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在一个秋风乍凉的夜晚,只有呻吟的秋风与我为伴,我只能默默无言,孑然一身的面对孤独的不堪,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寂的西楼,昔日的繁华已不在眼前。仰望苍天,诺大的天空中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与我对看,不由得让我发出一声凄苦的长叹。俯视庭院,又见梧桐影寂寞地在秋风中凌乱,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凄清萧瑟秋夜中。
   故国已不堪回首,极度的思念、满怀的愁绪纷乱如麻,无法剪断,难以理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这离别之苦山河破碎之变。多少悲哀多少无奈此时已无法言传,那铭心刻骨的愁绪缠绕在心头驱之不散,这是一种无可名状的的愁怨,又是另一种无法言说的辛酸,说不清的滋味只能在我的心头哽咽。

     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在此忍屈负辱地过了三年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赵炅赐酒毒死。
     了解李煜短短四十二个春秋的生命历程历和史背景后,就不难理解他这首词的凄凉无奈之情了。有人说这首词是李煜因其同母弟弟李从善入宋朝,被羁留不得南归而作,有人说这是李煜被俘降宋之后所做,写亡国之痛。两说皆乏佐证,有资料说,前一种说法还有些影子,马令《南唐书•后主书》云:“自从善不还,四时宴会皆罢,登高赋文以见意曰……常怏怏以国蹙为忧”。我以为仅凭这些很难说明问题,个人比较倾向于后一种说法,试想,未亡国之时,贵为一国之君的帝王,行必定会龙车凤辇前呼后拥为伴,坐必定有轻歌曼舞燕燕莺莺萦绕,当时即使作者想独上西楼,恐怕也会有一两个太监之类的随从左右护驾吧,毕竟一国之君的安全保卫工作是重中之重,出了纰漏安保部门可是吃罪不起哈。 再者说,他亡国之前的作品大多应是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与风花雪月的男欢女爱,风格绮丽柔靡、香艳精致,还不脱“花间”习气。如《菩萨蛮》。然而,此词名虽为《相见欢》,却以沉郁哀婉的格调,咏一种“深尝者说不破”的愁绪,一种亡国之君难以启齿的悲哀,一种国破家亡后挥之不去的恶梦。所以我比较认同此词是作者囚居于宋时的作品。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诠释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楚,无人共语的悲戚,尤其是“无言”二字将摄人心魂的凄婉渲染到了极致。读此句,我似乎看到词的作者孑然一身,拖着沉重的脚步目光凝滞、神情黯然,一步一步缓缓的登上空无一人的西楼,那种失去自由的孤寂、哀怨、无助另一个曾是呼风唤雨的皇帝欲哭无泪、欲说无言,其情其景如历眼前,能让人产生心灵的共振。
     在空寂无人的高楼上,曾经的帝王看到的是“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他凝望苍穹,一勾残月触发了他心中的无限愁思,月如钩人难圆,也如他在一阕《虞美人》中所吟“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一弯残月,冷冷的清辉照耀着破碎的万里河山、伤怀的一代帝王。此情何堪,此意何寄!我想,唯有一声长长的叹息可以诠释他此时的极度悲哀,可以抒发他对故人故国的深切思念,可以排遣他深刻无边的孤独无助。
     然而,当他不堪忍受那份残缺的凄凉,慢慢的低下头来,看到的却是,种着梧桐树的寂寂庭院被一袭秋月的冷辉所笼罩,秋风中,梧桐叶飘零而下,一派萧瑟,一片迷离。 词人用“梧桐”渲染寂寞孤独,似有人与树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之感,这里情与景巧妙的融合,已让我分不清寂寞的究竟是词人还是梧桐了。在古人的诗词中常有借梧桐抒发愁绪的力作,如:薛涛的《别李郎中》中有:“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冯延巳的《虞美人》中有:“须臾残照上梧桐,一时弹泪与东风,恨重重” 朱淑真的《菩萨蛮》中有:“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继而词人又用“深院”二字,充分渲染了庭院深深的寂静、囚居深院无奈,恰是这深深的庭院暗和着词人深深的寂寞,更增加了词人与外界隔绝,杳无音信的悲哀。最有味的我认为还是一个“锁”字,把一切的思念离愁……都定格在了“清秋”的大背景下,使整首词的“离愁别绪”得到了很好的铺垫。全句犹如一幅意境凄婉朦胧、浸染着无限忧伤的立体画。字字似金,尽显词人精深的艺术造诣,老到的设景笔法。可谓“增一分显胖,减一分嫌瘦”也!
     下片“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剪不断,理还乱的是什么呢?多是指线团、丝麻一类,此处用暗喻,以乱作一团的丝麻、线团来比喻离愁别绪,巧妙地把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了。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词人把无以言表的寂寞、无力回天的无奈、无法排遣的悲哀、难以忘怀的故人、无法收拾的破碎河山,皆寄托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九个字中了。
     但是,最能体现词人高深艺术造诣的句子,我认为当属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萦绕在词人心头的到底是什么滋味呢?读古人之作,写愁的诗词很多,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独独李煜却写了愁之味,这愁是什么滋味呢?他告诉我们“别是一般滋味……”,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不用舌品唯有心知,独自用心品、默默无需言。无法排遣的愁绪,似千般滋味聚拢于心头,这样,写愁愁会更深一层,言痛痛将更切于肤。更绝的是,此句又巧妙的扣合了起句的“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离愁却在心头。如果说前文用“剪”和“理”的动作描写对离愁加以形象化处理,尾句则将离愁渲染的无可名状、无以复述,使词作余味无穷感人至深,个人感觉尾句写作手法更高一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一腔离愁别绪,恐怕不是用言语可以说得清的……所以《草堂诗余续集》卷下,沈际飞说:“七情所致,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那么,作者这深深的愁究竟为所为何来呢?后人也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做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切的感情。此外,还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世人皆知,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他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杰出的成功词人。
     听着邓丽君娇莺婉转的低唱着《独上西楼》,冥想着一代失败帝王的悲哀,感叹着一代成功词人的愁思,心中的那份感慨正应了那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品读之余,我不免东施效颦,以拙略稚嫩的笔法,斗胆步韵草成两阙《相见欢》若能博诸君一笑,也不枉俺数日之功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见欢•读李煜词有怀
     遥思故国西楼,玉帘钩。浅笑美人轻舞伴春秋。      漏已断,影凌乱,更添愁。可叹一江华梦不回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见欢•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夜来风满西楼,动帘钩。暗送月晖疏竹一窗秋。      雁信断,梦魂乱,几多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33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5-8-7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梧桐秋语 发表于 2015-7-10 12:46
惜春
东风吹絮掩尘灰,流水无情不用媒。
一季繁华将散去,留春心事待谁陪。

学习佳作。问好妹妹!

点评

姐姐晚上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7 2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33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5-8-7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梧桐秋语 发表于 2015-7-10 12:46
风雅颂河南版诗词接龙 (新韵)
接相逢常管
春在儿童手指间,一根细线曳飞鸢。

学习佳作。问好妹妹!

点评

谢谢姐姐雅赏鼓励,问好奉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7 22:13
谢谢姐姐雅赏鼓励,问好奉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7 22:13
谢谢姐姐雅赏鼓励,问好奉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7 2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1 12: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