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の子 于 2014-4-27 10:11 编辑
张之洞(1837-1909),26岁中探花,1863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89年7月调任湖广总督。1906年任大学士,升任军机大臣,1909年病死。而孙文孙中山(1866--1925)于1895年加入兴中会,稍后被清廷通缉。1905年在日本组织同盟会,为该会的双花红棍、秋瑾为白纸扇,而刘道一为草鞋…
计时间推断,1889-1905年张任湖广总督,而孙在 1892年前在香港,1892-1907年在国外活动;于18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诱捕,经英国友人营救脱险。在1907年归国主持镇南关起义,于时间上不脗合。
孙为人谨慎,党人在广东起事时,孙只作指示 (怂恿?) 而不会亲身犯险,七洲田之役、七女湖之役、钦廉三那之役、黄花岗之役、一律如是。他归国后栖于上海租界,怎會孤身犯险,乘船西进武汉?。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后人可能张(之洞)冠李(鴻章)戴。(這成語是否由此而起? 一笑!)
又他在自己名片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显然不配合当时的社会身分。毕竟二人阶级有别,年龄相差29岁,又不相熟,若写上“草民孙文为归置学者,求见总督大人”就贴切合适。
各位高手,如有更详尽资料者请告之本人,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