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爱菊 于 2015-4-15 17:21 编辑
嵌入脑子里的文化基因 雷于怀
中华诗词是什么?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嵌入脑子里的文化基因。 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元曲,几千年来,中华诗词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特有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魅力,特立独行于世界文化之林。它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大文化特征。中华民族,十分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一代又一代,学习、创作诗词,蔚成风气。经过历史的积淀,一大批优秀的、经典的诗词,已经嵌入脑子里,融于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基因是不能丢掉的。丢掉了,种族就要发生变异。丢掉了自己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而是别的什么种族了。 黄冈市(古称黄州)历来是中华诗词文化的一块高地。许多著名诗人,如鲍照、李白、白居易、杜牧、王禹偁、苏轼、陆游等都在黄冈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珍贵的诗词。特别是苏轼,在黄州生活四年多,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文赋,一举登上宋代文学的顶峰,脍炙人口的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东坡八首》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黄冈还诞生了一大批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本土诗人,如宋代的潘大临,明代的何景明、刘侗,清代的杜浚、顾景星、陈沆、李士彬,现代的董必武、闻一多、胡风等人。如同整个中华民族一样,在我们黄冈人的脑子里、血液中,早已深嵌着、流淌着中华诗词文化的基因。 当今,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成立于1983年的东坡赤壁诗社(湖北省黄冈市诗词学会),十分自觉地确定了自己的历史担当。三十多年来,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着这样一个目标:继承和弘扬优秀诗词文化,使之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走向新的辉煌,让诗词文化的基因在我们的脑子里、血液中永远留存下去。经过三十多年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黄冈的诗词文化已经从一度沉寂走向了新的繁荣。我们有一个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已坚持办了三十多年的刊物《东坡赤壁诗词》;有一批在全国颇有名气的诗人,特别是有一批女诗人和属于她们的刊物《漱玉》;还有一批在全国获过奖励的精品力作;更有一大批活跃于基层的诗词组织和诗词爱好者。黄冈已于2014年元月被中华诗词学会评定为“中华诗词之市”。入选本卷《中华诗人》的二十多位作者,都是来自黄冈的诗人。他们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代表着各个不同的社会层面。这里,应该感谢《中华诗人》的主编们。是他们,为黄冈诗词文化提供了一方展示的平台,也让读者从中窥见黄冈诗词文化发展之一斑。如有可能,我们愿意继续为《中华诗人》提供优秀的作者及作品。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看望北京师范大学师生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我认为,这不仅仅只是对教育部门、对青少年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提出的要求。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努力学习经典诗词,使它嵌入脑子里,融于血液中,使自己真正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黄冈风物美,处处景催诗。我深信,在黄冈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诗词文化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