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三余草堂

转载【名作赏读】 舒元舆《牡丹赋》

[复制链接]

2436

主题

3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838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峡之子 发表于 2015-3-31 07:57
圆玄瑞精,有星而景,有云而卿。其光不垂,遇物⑤流形。草木得之,发为红英。英之甚红,钟乎牡丹。拔类迈伦 ...

多谢摘段赏评。:share: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6

主题

3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838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傲霜凌雪 发表于 2015-3-31 15:52
学习了,谢谢三余斑斑转载!

不谢,向您问好,顺颂春祺。:coffee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6

主题

3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838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余草堂 于 2015-4-1 09:17 编辑

延伸阅读                                  唐代两篇《牡丹赋》与“甘露之变”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收藏 推荐 舒元舆(789一835)是中唐知名文人,所撰《牡丹赋》“时称其工”‘”‘卷一七九’。李德裕为中唐著名政治家,亦曾撰有《牡丹赋》一篇。舒、李二人赋序中皆称前人未有赋牡丹者。舒元舆在文宗大和九年死于“甘露之变”,而李德裕《牡丹赋》作于会昌四年三、四月间「”①,显然,舒赋在前,李赋在后。舒曾参与文宗及李训、郑注密谋诛杀宦官的行动,事败而死于宦官之手。其《牡丹赋》,“时称其工”,文宗甚至在舒氏死后,“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川‘卷一饮’,则李德裕不可能不知道舒元舆曾有此赋。据笔者考察,舒元舆《牡丹赋》作于大和九年暮春,即震惊朝野的“甘露之变”发生前半年。舒、李二人《牡丹赋》的创作心态和主旨都与这一事变有关,李德裕作《牡丹赋》时,绝口不提舒元舆同题之作,也与此事变有关。 一、舒元舆《牡丹赋》作年考 李德裕《牡丹赋》,傅漩踪先生已有明确编年,舒元舆《牡丹赋》作于何时,前人无考。现先推断一下舒赋的作年。 首先,根据舒氏早年经历,我们可以断定此赋非舒氏举进士前所作。 《新唐书》本传云:“舒元舆,赘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都士美异其特秀,......(本文共计5页)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 作者:路成文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6

主题

3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8838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余草堂 于 2015-4-1 09:15 编辑

延伸阅读 :找到李德裕的《牡丹赋》共赏             《牡丹赋》

                                                                        [唐]  李德裕

    余观前贤之赋,草木者多矣。靡不言託植之幽深,采斸之莫致,风景之妍丽,追赏之欢愉。至于体物,良有末尽。惟牡丹未有赋者,聊以状之。仆射十一丈蔚儒宗词赋之首,生气所感,或能相和,又见陈思王赋序,多言命王粲、刘桢继作。今亦效之,邀侍御裴舍人同作。

  曰:青阳既暮,鹖鴠已鸣。念兰若之方歇,叹桃李之阴成。惟翠华之艳烁,倾百卉之光英。抽翠柯以布素,粲红芳而发荣。其始也;碧海霄澄,骊珠跃出。深波晓霁,丹萍吐实。焕神龙之衔烛,皎若木之并日。其盛也;若紫芝连叶,鸳雏比翼。夺珠树之鲜辉,掩非烟之奇色。攸忽摛锦,纷葩似织。其落也;明艳未褫,红前如脱。朱草柯折,珊瑚枝碎。霞既皪而转妍,红欲消而犹綷。尔乃独含芳意,幽怨残春。将独立而倾国,虽不言兮似人。观其露彩犹泫,日华初照。煜其晨葩,情若微笑。色虽美而自艳,类河滨之窈窕。逮乎的皪含景,离披向风。铅华春而思荡,兰泽晚而光融。情放纵以自得,凝若焕之冶容 。既而华艳恍惚,繁华遽毕。惊宝雉之乍回,想江妃而复出。望献珰之玉,俄以蔽光。感怀佩之川,怅然如失。客顾余曰:勿谓淑美难久,徂芳不留。彼妍华之阅世,非人寿之可俦。君不见龙骧闬闳,池台御沟。堂挹山林,峰连翠楼。有百岁之芳丛,无昔日之通侯。岂暇当飞藿之时,始嗟零落 。且欲同树萱之意,聊自忘忧。

 [作者简介]: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吉甫之子。少好学,以父荫补校书朗,官至宰相封魏国公。李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李德裕功业显赫﹐又善为文章﹐他在<文章论>中﹐援用曹丕文气之说﹐反对雕琢与拘于声律﹐重视语言的自然气势﹐以为文章当继承《诗》﹑《骚》传统﹐“譬诸日月﹐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此所以为灵物也”﹐颇能重视文学特点﹐与当时古文家之宗尚以文贯道者不同。他的诗﹐以五言见长﹐“律诗胜古诗﹐五字句又胜七字句”(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五代孙光宪记时人言:“渔歌樵唱﹐皆传公述作”(《北梦琐言》)﹐可见其诗在当时流传之广。晚年贬崖州后﹐所作诗文情思凄婉﹐尤得后人同情。王士禛推崇他说:“李卫公一代伟人﹐功业与裴晋公伯仲﹐其《会昌一品集》﹐骈偶之中﹐雄奇骏伟﹐与陆宣公上下﹔别集《忆平泉》五言诸诗﹐较白乐天﹑刘梦得不啻过之。”(《池北偶谈》)他还着有笔记小说《次柳氏旧闻》一种﹐记玄宗遗事﹐为其父闻之于柳芳之子柳冕者。其中多诡异之词﹐不尽实录﹐然可备异闻。《新唐书.艺文志》着录李德裕《会昌一品集》20卷﹐又《姑臧集》5卷﹐《穷愁志》3卷﹐《杂赋》2卷。《会昌一品集》又名《李文饶文集》﹐今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计本集20卷﹐内皆武宗时制诰﹔别集10卷﹐则为诗赋杂文﹔外集4卷﹐即《穷愁志》﹐乃南迁后闲居论史之作。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傅璇琮《李德裕年谱》疑《穷愁志》非李德裕作﹐至少其中掺入伪作。著有《会昌一品集》(又一名《李卫公文集》)、《姑藏集》。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 0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