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20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2.那儒家到底是实用主义还是理想主义,本来就争论很大,那么我们当代人该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儒家确实是强调有实用性的,例如说通经致用,或强调“百姓日用而不自知”,说这套学问可以落实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去。传统儒家总是不断的、反复强调的这样讲。
从儒家的实用性跟墨家比,那又远远不如了。墨家恐怕是中国最强调实用性的。墨家反对儒家讲礼乐,为什么呢?墨子不是写过《非乐篇》吗?他认为儒家讲的礼乐文化都是不实在、不必要的。例如我们要买张桌子,重点是桌子要能负载物品,达成桌子的功能。所以桌子最重要的是它的材质,实不实用,而不是造型、色彩、雕刻等等。所以他要“非乐”。乐,是泛指所有礼乐、文采、文饰。如果用儒家的术语来讲,墨家这就叫做“质而不文”,他只要“质”,质朴、实用这一部分,而不要那个“文”。儒家恰好不然,儒家是强调“文”的,要“文质彬彬”,既要质也要文。所以从实用的角度来讲,儒家不像墨子那么极端。
纯粹讲理想性的话,儒家又不如道家,道家恐怕更有理想性格。荀子曾经批评庄子说庄子很好,但是“蔽于天而不知人”。庄子的关注点在于天,在于超越性,要超越现时现世,所以一上来就讲《逍遥游》,大鹏鸟飞起来了,往下看,你这些在地面上的小麻雀跳来跳去,境界跟我根本不一样。他从人界到了天界。所以由他看,我们这个人世上的纷争、意见上的是非,都应该《齐物论》。显然他更具有现实的超离感。老子也是如此,要不就讲上古的纯朴世界,要不就讲什么小国寡民。这对于当前的时代均是批判的、带否定性的。他当然也要治理这个时代,但更要回归到一个更理想的时代去。
如果我们把这两家可看成是左右两端,儒家则是“叩其两端而得其中”,综摄两端、中和为用。也就是说:他有理想性,但也有实践性。所以儒家才会不断强调其学问不是空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