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辛勤

论语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复制链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48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学常面临另外一种指责,说儒家的想法恰好是不切实际的。《史记》就讲孟子被当时人批评说他“迂远不近事情”。似乎儒家的想法太过理想化了,动不动就讲三代、讲诗书、先王之道,跟我们实际的人生社会是有距离的。
    正因为这样,所以儒家又常被定位为“理想主义”。理想主义者讲的那一套,在现实世界难以实践。
    孔子说的几句感叹话,常被拿来证明儒家确实就只是道德理想主义者。如孔子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的志业,事实上是不可为的,在现实世界上,这种理想不可能落实,也没法落实,它只代表一个理想。在我们现实的污浊世界,人人都像禽兽一样,以本能跟贪欲在过日子,社会无非如此。儒家呢,它提供了一种理想,让我们可以向往,也可以借此来鞭策自己,但是终究儒家的理想很难真正落实下来。
    这两种南辕北辙的想法的评论,都很有意思,各自表达了两种对儒家的看法。一种觉得儒家太实用了,另一种觉得儒家根本就不实用,根本没法落实,只是一种理想。
    如梁启超在讲儒家时,就认为儒家学说基本上即是一套政治哲学。换句话说,他是从实用的角度去看的。当代新儒家呢,又倾向把孔子定位为道德的理想主义者,从理想性这一面来阐述儒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48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传统上,孔子孟子或后来宋明理学遭遇到批评,也与此有关。清朝初年不是有很多人批评宋明理学家“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吗?认为理学家对现实社会的衰乱、国家的危机都没办法,提不出具体措施,无非把道德性提高了,最后殉国,最多只能如此,保持一种气节。所以当时很多学者批评宋明理学不具实用性,所强调学问应是“实学”,是有实际社会功能的,最典型的就是颜习斋这类人。后来还有乾嘉“朴学”。朴,就是质朴,认为确实的知识考证比较实际,整天讲天道性命,华而不实,没用!这是两种“实学”,一主张落实于社会现实,一主张实际于知识。这些思潮都是用来对治儒家的不具实用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48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2.那儒家到底是实用主义还是理想主义,本来就争论很大,那么我们当代人该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儒家确实是强调有实用性的,例如说通经致用,或强调“百姓日用而不自知”,说这套学问可以落实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去。传统儒家总是不断的、反复强调的这样讲。
    从儒家的实用性跟墨家比,那又远远不如了。墨家恐怕是中国最强调实用性的。墨家反对儒家讲礼乐,为什么呢?墨子不是写过《非乐篇》吗?他认为儒家讲的礼乐文化都是不实在、不必要的。例如我们要买张桌子,重点是桌子要能负载物品,达成桌子的功能。所以桌子最重要的是它的材质,实不实用,而不是造型、色彩、雕刻等等。所以他要“非乐”。乐,是泛指所有礼乐、文采、文饰。如果用儒家的术语来讲,墨家这就叫做“质而不文”,他只要“质”,质朴、实用这一部分,而不要那个“文”。儒家恰好不然,儒家是强调“文”的,要“文质彬彬”,既要质也要文。所以从实用的角度来讲,儒家不像墨子那么极端。
    纯粹讲理想性的话,儒家又不如道家,道家恐怕更有理想性格。荀子曾经批评庄子说庄子很好,但是“蔽于天而不知人”。庄子的关注点在于天,在于超越性,要超越现时现世,所以一上来就讲《逍遥游》,大鹏鸟飞起来了,往下看,你这些在地面上的小麻雀跳来跳去,境界跟我根本不一样。他从人界到了天界。所以由他看,我们这个人世上的纷争、意见上的是非,都应该《齐物论》。显然他更具有现实的超离感。老子也是如此,要不就讲上古的纯朴世界,要不就讲什么小国寡民。这对于当前的时代均是批判的、带否定性的。他当然也要治理这个时代,但更要回归到一个更理想的时代去。
    如果我们把这两家可看成是左右两端,儒家则是“叩其两端而得其中”,综摄两端、中和为用。也就是说:他有理想性,但也有实践性。所以儒家才会不断强调其学问不是空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48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3.实践性,是儒家学问中非常重要的特点。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它不只描述世界,更要改造世界。这是对儒家性格的基本认定。不过,近代对儒学的这种实践性或用世性,却还有两种批评。
    第一种是说儒家是希望对现实世界产生作用,但是儒家在中国历史上,他最大的影响跟作用在哪里?在政治领域!然而近代人认为:中国的封建专制这么久长、这么巩固,正是因为儒家作了它的帮凶,或者作为君主专制的工具。   
第二种是说孔子这一套讲法固然希望能作用于当下、作用于社会,但是产生这套想法的基础以及它的社会,实际上乃是个小农经济的社会。这个在小农经济社会中产生的思想,能对应于现在这样的社会吗?他那样的社会已经过去了,跟我们现在社会完全是两回事;他的思想也因为如此,所以不可能切合于当代。
    这两种批评之声,咱们了解即可。在近代,我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使用一个西方的评论模型,从孟德斯鸠、黑格尔以来,不断地说“自由的欧洲、专制的亚洲”。可是这样的判断,事实上是经不起检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48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他们从气候、从地域、从人种等等各种角度,“立理以限事”地谈问题。自由跟奴役的对比是已然划定的,欧洲是自由的、亚洲是被奴役的,这是出于误解,如说中国过去是君主统治,老百姓没有财产权、没有人身自由,君主完全凭他一己的权力来决定老百姓的生死、决定他的财产的归属等等,这些都是荒谬的。
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都在这个框架中理解自己,所以我们常常也就说自己是君主专制,说儒家教我们“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像这样的观点,我们今天怎么提倡传统儒学呢?传统儒学是讲君主制的这样一套的,这是对儒家思想的歪曲。诸如此类,我们总是把传统思想,用恶意的解释的方式去满足这个论述模型。
    若儒家是君主专制的工具,那么它在汉代就不应该提倡禅让,对不对?在宋代,它就不该讲学。这样,它在宋朝它就不会被政府打压,被批评为“伪学”。明朝曾经四次毁书院,不准儒者办书院,为什么?到清朝,更要兴文字狱呢!明朝朱元璋当了皇帝,说你们这些儒者都说考试须考儒家之学,要读《四书》,《四书》到底讲什么?拿来给我看看。一看之后大惊,说:什么?孟子居然说“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又说国君若不把老百姓当人,老百姓也会把他当寇仇!这都是他不能忍受的。可见儒学不但不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而且儒家用它的学说主导了整个中国的过去的政治体系,提供了许多的监督机制。如果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政治学的讨论,当然对此还可以做更多的梳理。不过简单说,近代我们把儒家的作用主要看在政治层面,却看不清其真正作用,又忘记了儒家在其它领域里产生的作用跟影响,这些都是非常大的缺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48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4.有人说儒学是小农经济底下的产物,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了。这个讲法对吗?如果说儒学是小农经济底下的产物,这个说法说得通,那么所有一切古代的思想、外国的思想,都不需要看了。你现在还要谈柏拉图吗?还要谈亚里士多德吗?那都是希腊社会的产物啊,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呢?我们也不需要读洛克,不需要读笛卡儿,不需要读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等。他们的时代跟我们现在都不一样啦,为什么还要读呢?所以这个讲法不是只用在否定儒家上。如果它说得通,那我们所有书都不用读了,如此,荒谬孰甚!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一种思想发生在某种社会,所以它不适用于另外一个社会。我们知道思想是会传播的,思想跨越它的原生地域、原生社会,传播到另一个地区去。欧洲罗马人相信基督教,难道基督教是发源于罗马的吗?它是在希伯来地区出现的啊,但它传到欧洲去,影响到现在这么大;后来又到了美国,也影响那么大,再后来,也影响到咱们中国。时代、社会、地域都变了,为什么能够传播且生根发芽呢?近代人说儒家发生于小农经济时代,所以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了。若持此观点,那对于这个人,天下任何书也都不用读了。
    过去有一段时间,只承认人有社会性跟阶级性,不承认有普遍的人性。所以讲思想时,也不承认思想有普遍、永恒的价值,思想只能有历史性,没有永恒性。在讨论问题时,又经常采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这个想法,用简单庸俗的马克思理论来论事,那是时代之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48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5.传统跟现代的纠葛。近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发生于小农经济的社会、君主专制的体制;到今天,我们要走向现代,它不但已不适用,恰好还是我们要打倒的对象。我们就应该打破这些封建的礼法、专制的政体等等,才能走入现代。所以儒家跟现代社会的关系,即在于我们不要让儒家在社会中继续起作用,这样我们才能现代化。
    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持这种想法。当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上开始慢慢有些调整。因为原先这样一个思考模型,其实不是在讨论中国问题中出现的,乃是西方人在讨论他们自己的社会变迁。“传统跟现代”云云,是指欧洲工业革命以前跟工业革命以后的社会。我们把这个讨论方式拿过来,用在东方西方的比较上。把西方近代工业革命以后的这些特征,讲成是西方的本质。忘了西方也有上古中古,有宗教时代;讲得好似欧洲从来就是民主的、从来就是理性的、从来就是法治的、从来就是政教分离的。中国呢?儒家代表了中国向来就是神权跟政权结合,政教合一;社会又一直是以封建礼法来统治。忘了原先封建是讲欧洲的封建,而不是中国概念下的封建。以致于好像只有中国是传统的,西方则代表现代。所以中国要走向西方现代,或者用西方来改造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48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本身就调整了这个论式。它也不是针对中西的调整,而是调整他们自己在解释现代西方跟他们中世纪的关系。过去的解释,都是反中世纪的,把中世纪形容为黑暗社会,强调要“走出中世纪”。为什么?因为中世纪愚昧、黑暗、教会掌权。启蒙运动那著名的号召,叫做“解除上帝魔咒”,就这个意思。人好像被上帝下了蛊或催了眠,犹如童话故事中公主被巫婆下了咒语昏睡了,王子亲吻她才能醒过来。整个欧洲也是这样,被上帝催眠了,昏昏沉沉跟着教会跑,只晓得崇拜上帝。启蒙运动之后,人才张开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这才重新看到世界。所以黑暗的中世纪,理性开展出来的现代社会,两者正相对立。过去西方的历史解释模型基本是这样。
    如牛顿三大定律,不是因破除宗教迷信以后才出现的。因为牛顿本身就是非常坚定的有上帝信仰的人,他发现这些定律,乃是要寻找上帝创造这个宇宙的规则。这一类的新解释是在说明什么呢?说明现代跟传统之间也不是断裂的、逆反的、革命的关系,其间有很复杂的连续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48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亚洲的经济之所以能够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崛起,得益于它的儒家传统与身份,所以儒家文化圈跟亚洲的新经济圈它是合一的。可见传统可以帮助现代,在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上有很大的价值。
    现在纯粹从经济上讨论传统文化价值的人不那么多了,但最近这些年我们开始又谈“普世价值观”了。认为儒学不是只有历史性,不是只局限于中国或中国古代。它在那时候产生过作用,可实际上它对所有社会的人、全世界的人都能产生作用,所以儒学有普世价值。
    事实上,不是儒家本身有变化,而是因为我们社会的需求改变了。早期我们追求现代化,把现代化认为是对的、好的。只要是跟现代性相矛盾或违背的东西,我们都认为它是错的,所以我们用尽一切可能,设想一切理由来抛弃儒家。这是我们当时的社会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48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6.现在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儒家越来越好、越来越重要。主要是因我们的需求变了。在这个新时代里,儒家被认为在什么地方可以起作用呢?
第一就是天人关系。儒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思想,最能符合当今的生态思潮。
    如说荀子,荀子的《天论篇》经常被拿出来高高举起,特别推崇,为什么呢?因为当时都认为荀子讲的天是个自然天,没有意志,天没想法。不是像《易经》上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样,不是的,天就是只是个自然的天。而且荀子被我们解释为是要“戡天役物”的。“戡”是平定的意思,我们要平定天;“役物”就是来役使万物。戡天役物,意谓对于现实世界自然世界,我们要以人为主,利用起来、开发起来。这种思想,把荀子打扮成一位现代斗士,跟天抗衡,彰显人的意志,我不听你天的这一套!传统儒家大家讲说天命,我们现代则说没什么天命,天不为尧存、不为纣亡,天只是自然的,所以没有什么叫做天命。所以这是一个强化的、畸形的、膨胀的人文思想,只有人没有天了,这是由西方近代那个天人破裂的关系中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8 01: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