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7|回复: 8

出自《大学》中的成语

[复制链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48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29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自《大学》中的成语
1.〔悖入悖出〕bèi rù bèi chū
注释:悖违背、胡乱。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出处:《礼记·大学》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2.〔不仁不义〕
注释: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3.〔触目警心〕chù mù jǐng xīn
注释:看到某种情况,心中引起警觉。
出处: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一》如为子而必诚于孝,触目警心,自有许多痛痒相关处。”
4.〔大廷广众〕dà tíng guǎng zhòng
注释: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同大庭广众”。
出处: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大廷广众,苟且安之,梦觉独居,胸弗谓是。”
5.〔德本财末〕dé běn cái mò
注释: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出处:语出《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48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6.〔伐冰之家〕
注释:伐冰,凿取冰塳。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用以称达官贵族。
出处:《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郑玄注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
7.〔格物致知〕gé wù zhì zhī
注释: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出处:《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8.〔晖光日新〕
注释:指进德修业不懈,日日更新。
出处:《孟子·尽心下》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易·系辞上》日新之谓盛德。”《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9.〔晦盲否塞〕huì máng pǐ sè
注释:国政混乱,下情不能上达。
出处:宋·朱熹《大学章句序》晦盲否塞,反覆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
10.〔豁然贯通〕huò rán guàn tōng
注释: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了弄通了某个道理。
出处:宋·朱熹《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明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48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11.〔将心比心〕
注释: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12.〔没世难忘〕mò shì nán wàng
注释:没世死。一辈子也忘不了。
出处:《礼记·大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13.〔齐家治国〕
注释: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
出处:《礼记·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14.〔日新月异〕
注释: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出处:《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5.〔如见肺肝〕rú jiàn fèi gān
注释:就象看透肺肝一样。比喻心里想些什么,人们看得清清楚楚(含贬义)。
出处:《礼记·大学》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48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16.〔润屋润身〕rùn wū rùn shēn
注释:后用为恭贺新屋落成的题辞。
出处:《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
17.〔洒扫应对〕
注释: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出处: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18.〔生财有道〕
注释:原指生财有个大原则,后指搞钱很有办法。
出处:《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19.〔生财之道〕
注释:发财的门路。
出处:《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20.〔生众食寡〕
注释:众多;寡少。生产的多,消费的少。形容财富充足。
出处:《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48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21.〔省身克己〕xǐng shēn kè jǐ
注释:检查自身过失,克制自己非分之想。
出处:明·钱德洪《王文成公〈大学问〉跋》吾党各以己见立说,学者稍见本体,即好为径超顿悟之说,无复有省身克己之功。”
22.〔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shí mù suǒ shì,shí shǒu suǒ zhǐ
注释: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出处:《礼记·大学》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23.〔十手争指〕shí shǒu zhēng zhǐ

注释:指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
出处:语出《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24.〔视而不见〕
注释: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5.〔桃之夭夭〕
注释: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48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26.〔听而不闻〕
注释: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出处:《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7.〔无如之何〕
注释:没有任何办法。
出处:《礼记·大学》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28.〔无所不用其极〕
注释:极穷尽。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出处:《礼记·大学》《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29.〔心不在焉〕
注释: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0.〔心广体胖〕
注释:广宽广,坦率;胖安泰舒适。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出处:《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48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31.〔心宽体胖〕
注释: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出处:《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32.〔行同能偶〕
注释:品行相同,才能相等。
出处:《汉书·食货志上》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则别之以射,然后爵命焉。”
33.〔修齐治平〕
注释: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出处:《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34.〔正心诚意〕
注释: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出处:《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35.〔止于至善〕
注释: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出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6.〔众所共知〕
注释:众很多人。大家普遍知道的。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8 00: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